不图钱的第三者,是真爱吗?
我发过不少关于第三者的内容。
有位原配把其中一篇转给了老公的出轨对象,这位第三者看了后很不服气,给我发私信说:“我不图他钱,也不图上位,我们是真爱,你凭什么骂我?”
这姑娘才二十多岁,却和一个快五十岁的老男人纠缠在一起。
我一眼就看出她成长经历有问题,随口问了句“你小时候过得挺苦的吧”,她瞬间找到倾诉出口,给我发来大段文字讲起过往。
1
她记事起就没见过父亲。她父亲本就有家室,有五个女儿,一心想要个男孩,就找了她母亲。
她母亲后来知道自己被小三,还是执意生下她,想用孩子拴住这个男人。
在此,我想对所有女性,包括那些想通过生二胎挽回男人的原配说:
孩子拴不住男人,最后困住的只有自己。
果然,后来男人得知又是个女孩,立刻消失,无情地抛弃了她们母女。
母亲从此情绪阴晴不定。
有时会突然抱住她说“妈妈只有你了”;
有时又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比如她考试没进前三名,母亲就会摔东西,说“你跟你爸一样指望不上”。
最让她害怕的是母亲恋爱。
刚开始母亲心情好,会化着美美的妆,给她买新衣服、好吃的,还亲昵地把她抱在怀里,畅想未来。
但好景不长,母亲很快就会一把推开她,哭花的妆显得狰狞,怨恨地说都是她拖累了自己,让自己找不到好男人。
幼小的她很自责,觉得都是自己不好。
她既害怕母亲有了男友后抛弃自己,又害怕母亲的男友因为她的存在而抛弃母亲,每天都活在恐惧中。
她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亲生父亲推开家门回家,一家三口幸福生活。
2
后来她考上大学,看到室友和同龄男生约会,发现自己对同龄男生毫无兴趣。
一次,她在论坛上认识一个大学教授,男人说自己和妻子早没感情了,因为很爱女儿,才和妻子维持婚姻,无论如何都要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
这一点特别打动她。
两人很快约了线下见面。当男人推开甜品店的门,她惊觉,梦中亲生父亲推开家门时逆光看不清的脸,那一刻有了具体形象。
其实,从她讲的那些男人对她的好,比如给她点早餐,生理期嘱咐她不要吃冰的,聊得晚了让她早点睡……
作为旁观者,很明显能看出男人是在低成本占有她,并非多爱她。
甚至男人一开始就给出免责声明,说自己为了女儿,不会和妻子离婚娶她。
但她却自动理解为“他真是个负责任的好父亲”,这正是她童年最渴望的。
一直以来都是她一个人,在这段畸形感情里,自我感动、飞蛾扑火。
因为年轻、见识有限、内心伤痛未被疗愈,她把一点点爱和性当成了爱情的全部,甚至人生的全部。
这很可悲。
因为从小没人教她:真正的爱是承诺、是责任、是专一、是光明正大。
3
表面看,不图钱的第三者似乎更“纯粹”,实则暴露了更深层的问题——
她图的不是钱,而是用这段关系填补童年黑洞。
这种情感依赖像吸毒,明知有毒却戒不掉。因为对她而言,这不是爱情,而是救命稻草,是童年缺失父爱的病态投射。
她爱的不是成熟男性,而是幻想中的理想父亲。
那个推门进来的身影,是她等了二十多年的“父亲回家”的执念。
为什么她逃不出这种关系?
一方面,她不想成为母亲那样的女人,却重蹈覆辙。
母亲靠生孩子绑不住男人,她就用“真爱”来绑,本质上都在用自我牺牲换爱,但没有道德底线的爱和欲,是在玩火自焚。
另一方面,她陷入自证陷阱。
和原配竞争——“我比你更懂他”;
和母亲竞争——“我不会像你一样失败”。
其实都是在证明“这次我能赢”,但赌注是自己的尊严和青春。
4
有句话说得好:饿极了的人不会挑剔食物,内心缺爱的人,别人给点渣都觉得是盛宴。
你只有自己成全自己,不断成长自己,爱自己,跟自己和解,成为完整的人,才能拥抱真正的爱。
没有人能替代缺失的父爱母爱,但成年后的你可以:
像理想母亲一样肯定自己——你值得被好好对待;
像理想父亲一样保护自己——不舒服的关系立刻喊停。
想对所有深陷情感迷途的姑娘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后面还有更好的人和事在等你。
就像你在一楼,无法理解十楼的人看到的风景。
当你重新开始,努力爬上十楼,就会明白我所说的了。
真正的爱,一定发生在阳光下。
不要在阴影里做配角,不要在撕扯中耗尽美好。
你说不图钱的时候,其实是在用更贵的代价——你的清醒、你的未来、你获得真爱的可能,为别人的婚姻买单。
这姑娘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学习又好,毕业后进了外企,条件可以说挺好。
如果她能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必然会找到一个相当不错的对象。
事实也如此,姑娘在我们这儿得到疗愈后,主动和已婚男人断联,找到了一份正常、健康且双向奔赴的感情。
最后,请记住这句话,会终身受益:
健康的爱不会始于道德污点,真正的救赎永远来自向内生长的力量。两性情感女性成长广告共享计划才子情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