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学期,成都市温江区涌泉第四幼儿园始终将校园安全置于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理念,以高度责任感扎实推进安全工作,着力构建“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校园安全文化,确保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与师生平安健康。
幼儿园以制度为纲,筑牢安全管理根基。依据最新要求修订完善安全制度,其中新增食品安全制度4项,修订食安、消防等制度5条,实现制度全覆盖。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显著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园所安全稳定运行。
责任体系织密安全网络。严格落实三级网格化责任体系(全园→功能区→班级),网格责任区域由46项增至49项,实现安全管理“全覆盖、无死角”。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排查:开学初全面排查校舍设施;消防安全检查整改隐患14条,并更新消防设备;汛期前完成排水系统等排查;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聚焦全流程管理。依托集团化办园优势参与互查巡诊活动,实施厨房工作人员私人物品定置管理、规范厨房各类记录表格的分类归档与定点摆放,并加装风幕机3台、优化挡鼠板3处,显著提升食堂管理规范性与环境卫生。
教育宣传浸润安全意识。将交通安全、消防、防溺水等关键内容融入日常教学,通过情景模拟、游戏、演练等多元形式强化幼儿认知;利用家长会、公众号、家长群等渠道常态化宣传,本学期发布安全提醒及知识推文8篇,签署安全家长告知书三份,回执率100%。
专业培训锻造安防力量。实施覆盖全员的“月度安全主题培训”,内容涵盖消防“四个能力”建设、有限空间管理、防震减灾、防汛及防溺水应急处置。保安队伍开展技能大比拼,强化安保基本功、安防器械操作、应急处置及消防技能,有效提升应急响应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为切实提升全园教职工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及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幼儿园组织3次全员安全应急演练,涵盖消防疏散、防震避险及诺如病毒防控,显著提升实战应对水平。
食品安全管理实现质的飞跃。创新构建“五色四区”空间管理体系,即红色(肉类加工区)、绿色(蔬菜处理区)、蓝色(水产加工区)、白色(水果处理区)、黄色(熟制半成品区),杜绝交叉污染;首创“两图一表”机制(风险警示图、设备操作流程图、清洁保养记录表),实现风险可视、操作标准化及清洁闭环管理;深度融合“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与“六T”体系(处理、整合、清扫、规范、检查、改进六个天天需完成的工作例行任务);建立“三查”机制(自查、互查、专查)及“三色分级”隐患处置流程;制作200余张高强度标识贴,落实“一物一标”;定期对厨房从业人员进行检查与技能指导、理论培训。本学期组织食堂培训10次,持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家园社协同共筑安全网络。创新建立“三维联动”机制:邀请家委会成员分组轮岗体验“安全员”角色,参与隐患排查与共治讨论;成立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赋予“随时访查督”权限,参与明厨亮灶检查、食材验收、陪餐及食谱制定,有效促进家园信任与监督合力。
卫生保健工作扎实有效。系统组织保育员专项培训、教研活动及实操考核各4次,形成“训-研-考”闭环管理模式;定期开展多维度实操考核,显著提升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操作效率。幼儿平均出勤率达94.75%。幼儿园针对视力检查异常、贫血等筛查发现的健康问题,矫治率均达100%,实现有效干预;持续关注龋齿、单纯性肥胖、发育迟缓及特殊儿童管理,并取得良好恢复效果。
幼儿园积极迎接并高效落实上级部门5次督导检查,涵盖开学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及周边环境治理等,立行立改问题,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安全隐患管理精细化程度,强化班级活动安全监护规范,并大力探索游戏化、情境化的安全教育模式,继续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幼儿健康成长构筑更为坚实可靠的屏障。(供稿:成都市温江区涌泉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