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诈骗手段就像变戏法一样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身边那些让人“人财两空”的诈骗案例,提高一下咱们的防骗“段位”!
1恋爱型诈骗:
披着爱情外衣的“吸血鬼”
2023年1月至8月,高某某以恋爱、结婚的名义与众多异性交往。期间,高某某将自己包装成有经济实力的成功单身人士,谎称自己经营虫草生意、水果店、旅游公司等,通过微信、抖音、陌陌等软件结识多名被害人,先后以生意周转、偿还贷款、赎回抵押车等理由向多名被害人借款,共骗取人民币54万余元。
2投资型诈骗:
从蝇头小利到血本无归
2019年2月-2020年10月,东南亚某诈骗集团,针对国内公民实施“杀猪盘”式电信网络诈骗。该集团通过朋友、同乡关系及网络招工招募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后的诈骗者在“陌陌”“探探”等社交平台结识好友,骗取信任后,或以恋爱名义直接索财,或以投资为由诱骗对方进入“合乐”APP进行投资,通过后台操作让被害人少量赢钱后引导被害人加大投注,再以银行账号填写错误、请求超时、异地登陆等无法提现,需要再次充值为由诱骗被害人不断充值。
3“找关系”型诈骗:
“走后门”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2023年7-8月,田某某假扮政府工作人员骗取多人钱财。其称自己可以帮助某民宿老板办理民宿改建指标、房产证及为其母亲提高养老保险,以打点关系、请人吃饭、接待领导等理由骗取被害人10.61万元。称自己可以帮助被害人谭某更改房产证姓名、迁移户口、解决公务员编制,以房屋面积超标需交罚款、打点关系、补缴养老保险为由骗取谭某2.37万元。称自己认识某市教育局局长,可以帮助被害人李某的侄女调动工作,以其侄女服务期未满需交违约金为由,骗取李某0.97万元。
不向陌生人转账:对陌生来电、短信、链接保持警惕,不因对方能说出个人信息而放松戒备。不向陌生人转账,警惕“安全账户”、私下扫码支付、购买虚拟币支付等交易方式。
远离“高收益”诱惑: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相信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如果意识到自己正遭遇诈骗,立即拨打96110反诈专线并通过银行APP等解除银行卡快捷支付。
切勿相信“走后门”:政府审批、公共服务均需严格依法依规办理,任何声称“花钱托关系”“内部渠道包过”的承诺均属诈骗!
审核|赵九洲
签发|覃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