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吃?当地农民直言:“别说吃了,我们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吃?当地农民直言:“别说吃了,我们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东北这边农田多,气候虽冷但四季分明,提供了充分的食物和藏身之地,每年秋天地里收割过后,总会落下一些粮食,正好成了野鸡的补给站。   加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到位,林地多了湿地也恢复了,野鸡数量随之水涨船高,这种鸟适应力确实强,哪怕冬天再冷都能活下来,藏在林子里或者草丛中,对风雪和天敌都有办法应对,所以看着地里野鸡成群,其实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处的结果。   野鸡数量再多东北人也很少吃,是因为法律政策严禁捕猎野生动物,环颈雉虽然常见,但很多地方把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单,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猎捕和食用。   普通人如果私自动手抓几只,轻则罚款重则可能被判刑,现在村里人都明白这事,一旦出事就不仅是自己受损,还有可能拖累集体,所以大家宁愿远远地看着,也绝不伸手。   保护意识在东北农村也越来越强,以前谁家地里有野鸡,也许觉得能打个野味,现在大家都知道它们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田间的害虫、杂草、种子,它们都能帮忙控制。   野鸡多了田地病虫害能少不少,有些村民还觉得,野鸡是一种福气,是自然环境变好的象征,没必要贪一时口福,得不偿失。   野鸡虽然不算小但真要捕起来可不容易,它们机警、速度快,遇到风吹草动闪得比谁都快,不像家里养的鸡那么容易一网打尽,捕猎需要专门的工具、技巧。   用陷阱、枪械一类的工具如今法律也管得特别严,抓野鸡的风险和成本都不低,大伙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家业,谁也不愿意为了点野味去冒险。   野鸡的肉不是所有人爱吃,野生的鸡肉质比较紧有些带腥味,处理不好很难吃出鲜美味道,比起家里养的鸡、鸭,谁都能轻松买到、做出好味道,野鸡这点野味实在没啥吸引力,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足够吃,干嘛还要冒风险去尝鲜?   虽然野鸡数量多了带来了田野里的生机,但也给农民出了一道新难题,每到春播或秋收,野鸡就会跑下来啄食种子和未收走的粮食,有时地里一角的收成就被它们给抢先了,有人说成灾不算夸张,小农户损失了粮食心里当然不是滋味。   农民们还是更愿意想办法和它们和平共处,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引导大家科学保护,优化农田布局,减少和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有的地方还研究起了生态农业,希望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东北农民“敬而远之”,一方面是不想触碰法律红线,另一方面也是经过多年来亲身体验、慢慢养成的保护意识,面对野鸡从少见到常见,再到部分地方有点多,农民们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学会了和自然打交道。   对他们来说现在的野鸡不是食物,更像是田野里的一部分,是环境好转的见证和生态平衡的一环。   参考信息:人民资讯——野鸡数量不断增加,农村野生动物却越来越少,野鸡为啥成农村一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