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心想事成”拿下格陵兰岛 丹麦议会以94票赞成、11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与美国的“防务合作协议”,协议一签,美军就能在格陵兰岛“自由部署、自由进出、独立运行”——简单说,就是美国想在这片北极冰原上建个“军事特区”,丹麦连门钥匙都交出去了。 更微妙的是,丹麦政客们嘴上喊着“防范俄罗斯威胁”,实际却被网友吐槽“为了甩锅,连‘卖岛’都干得出来”,这波操作,到底图啥?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80%被冰盖覆盖,人口才5万多,但战略价值堪比“黄金矿”,它位于北极圈内,是北美和欧洲之间的最短航道必经之地。 地下还埋着稀土、石油、天然气,堪称“北极资源宝库”,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道逐渐解冻,这里可能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新动脉”。 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执念”早就不是秘密,2019年他当总统时,就公开提议“买下格陵兰岛”,还派代表团去谈判,结果被丹麦首相直接怼“格陵兰不是商品”,2024年大选期间,他又旧事重提,说“格陵兰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现在丹麦议会通过协议,相当于把特朗普的“白日梦”变成了现实——虽然不是“买岛”,但美军能长期驻扎,效果差不多。 丹麦为啥突然松口?表面看是“防范俄罗斯”,近年来,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活动越来越频繁:重建北极军事基地、部署新型核潜艇、加强北方舰队实力,丹麦作为北约成员国,确实担心北极安全,但真要因此把格陵兰岛“送给”美国,未免太“大方”。 更深层的原因,是丹麦的“自保”逻辑,格陵兰岛是丹麦的自治领,但丹麦本土离北极太远,防务能力有限。 让美军来驻扎,既能借美国的力量“看家护院”,又能把“保护格陵兰”的责任甩给美国——万一以后北极出事,丹麦可以理直气壮说“是美国在管,不关我事”。 另外,丹麦也不想得罪美国,作为北约“小老弟”,丹麦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现在美国把战略重心转向北极,丹麦若不配合,万一被美国“边缘化”,损失更大,所以这协议更像是丹麦给美国交的“投名状”。 丹麦议会通过协议,表面看是“双赢”:美国得了战略要地,丹麦得了安全保障,但仔细想想,风险也不小。 美军来了,格陵兰岛的“主权”会逐渐模糊,协议里写的是“防务合作”,但美军“独立运行”,丹麦连插手的资格都没有。 时间一长,格陵兰岛会不会变成“美国事实上的海外领土”?丹麦政客现在能拿“防俄”当遮羞布,以后老百姓问“为啥美国说了算”,他们咋回答? 北极的“战略竞争”会更激烈,俄罗斯本来就把北极当“后花园”,现在美国来了,双方军备竞赛肯定升级,格陵兰岛的5万居民,本来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以后可能要天天看战斗机在头顶飞、核潜艇在海底游,这日子能安稳吗? 说到底,丹麦的“自保”逻辑,本质是“把安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博弈里,小国当“棋子”容易,当“赢家”难。 格陵兰岛的未来,到底是成为北极的“和平枢纽”,还是大国对抗的“前沿阵地”,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丹麦这波操作,已经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丹麦议会通过协议,特朗普“心想事成”,但格陵兰岛的居民和丹麦的未来,可能要为这个决定买单,北极不是“无主之地”,小国的“自保”,也得讲点策略——别到最后,安全没保住,主权还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