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上海头号大佬杜月笙去锦江饭店用餐,排队2小时都没轮到自己,刚准备发火,一个女人走过来问道:“先生,请问小店哪里得罪您了?”杜月笙的怒火一下子就消了,还主动拿出30万大洋来帮锦江饭店扩充门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5年的上海滩,青帮大佬杜月笙跺跺脚,整条南京路都得抖三抖。 可偏偏这么一位呼风唤雨的人物,在锦江川菜馆门口硬生生排了两小时队,愣是没吃上一口热饭。 眼看他脸色铁青要发作,老板娘董竹君不慌不忙走过来,一句“先生,小店哪里得罪您了”,竟让这位江湖大佬瞬间熄了火,还主动掏出30万大洋帮她扩建店面。这事儿听着像戏文,可它偏偏是真的。 锦江川菜馆开业那会儿,不过是个巴掌大的门脸,可生意火爆得邪乎。 董竹君定下规矩,甭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吃饭一律按先来后到排队。 这规矩在上海滩简直是头一遭,那年头,稍微有点身份的人谁不是横着走?可董竹君偏不买账,连杜月笙的面子也不给。 那天杜月笙带着一帮弟兄来尝鲜,从晌午等到日头偏西,跑堂的只说“还得再等等”。旁边食客认出他来,吓得直让座,杜月笙却摆摆手:“规矩就是规矩。” 这董竹君什么来头?她本是青楼里卖唱的清倌人,硬是靠着一股子倔劲儿逃出火坑,嫁了革命党人夏之时。 可丈夫后来成了赌鬼加酒鬼,拳头比情话还多。她带着四个女儿净身出户,当光首饰才凑出开店的本钱。 锦江川菜馆的招牌菜是她亲手调的川味,辣子分三六九等,连上海人吃不惯的麻辣都被她改良得老少咸宜。 店里桌椅擦得锃亮,跑堂的个个笑脸相迎,很快连洋人都慕名而来。 杜月笙排队排得火冒三丈,可一见董竹君,气就消了大半。 这女人说话不卑不亢,眉眼里却透着股韧劲儿,像极了他年轻时摸爬滚打的模样。他撂下话:“给你三十万,把店面扩了!” 旁人只当是江湖大哥要面子,可杜月笙心里门儿清,这女人能把小饭馆经营得风生水起,背后定有过人之处。 后来工部局刁难扩建手续,他一个电话就摆平;日军占领上海时想强占饭店,董竹君宁可关门也不低头,他暗地里没少周旋。 锦江饭店越做越大,成了政商名流的交际场。宋美龄在这儿宴过客,卓别林啃过她家的香酥鸭。 可董竹君没忘本,抗战时把饭店当地下党联络站,赚的十五万美元全捐给前线。 杜月笙听说后直竖大拇指:“这女人,比爷们儿还硬气!” 等到新中国成立,她二话不说把价值千万的产业捐给国家,自己就留了间小办公室。周总理接见她时感慨:“你这条路,走得比许多男人都漂亮。” 回头想想,杜月笙那三十万花得真值。他买的不单是个免排队特权,更是一份对硬骨头的敬重。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上海滩,董竹君用一碗辣子鸡证明了,规矩立得住,腰杆挺得直,就算青帮大佬也得敬你三分。 信息来源 : 搜狐新闻《杜月笙到锦江吃饭得知还要排队,临走时撂狠话却让锦江更少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