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现只要不惹中国,其他国家是手拿把掐,在公布的关税里,中国这次竟然没在名单上,特朗普甚至还公开说“和中国关系很好”“中国的关税政策很公平”。 自7月7日起,特朗普政府接连公布了四批新征关税国家名单,对24个贸易伙伴国家加征关税。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国竟首次未出现在名单中。 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公开宣称“和中国关系很好”“中国的关税政策很公平”,这一态度与此前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这一转变并非偶然。2025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双方达成重要协议,美方对华关税降至30%,中方对美关税为10%。这一协议为特朗普调整关税策略提供了基础。 此后,特朗普政府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先后对墨西哥、欧盟、巴西等国加征30%关税,理由包括墨西哥未能有效阻止芬太尼流入和非法移民,欧盟的贸易壁垒导致美国逆差。 特朗普的这一策略调整,背后隐藏着多重考量。从经济层面看,中美贸易协议的达成减轻了美国企业的成本压力,避免了与中国的全面贸易战对美国经济造成更大冲击。 而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则试图通过施压迫使这些国家在贸易谈判中让步,推动美国产业回流。例如,特朗普要求墨西哥在打击贩毒集团和非法移民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否则将维持关税;对欧盟则要求其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 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在美国国内支持率程下降趋势。民调显示,近半数特朗普支持者质疑关税政策的效果,认为其导致物价上涨,损害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选择缓和对华关系,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转而集中压力于其他国家,以转移国内对关税政策的不满,争取选民支持。 欧盟内部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意见不一,部分成员国主张强硬反制,而德国等国家倾向于继续谈判。墨西哥表示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但不会在主权问题上让步。巴西则退回美国关税信函,并计划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加拿大推进经济外交,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联系,以对抗美国关税。 可见,只要不惹中国,其他国家对美国来说还是手拿把掐的,但其关税政策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专家指出,关税政策可能加剧美国通胀,损害自身经济,而中国通过多元化出口和“一带一路”倡议,已逐步减少对美依赖。 此外,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也可能削弱美国的经济影响力,这一策略能否达到特朗普预期的效果,仍取决于各国的反应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