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以伊冲突结束后,伊朗加速打扫干净屋子,把不稳定因素都解决掉。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

以伊冲突结束后,伊朗加速打扫干净屋子,把不稳定因素都解决掉。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以伊冲突刚消停,伊朗这边就开始 “大扫除” 了。《泰晤士报》前脚刚曝出伊朗要撵走 400 万阿富汗难民,后脚就有 110 万人被扫地出门,其中一半是在过去一个多月里被押着跨过边境的。这架势,跟清理仓库里的过期粮食似的,一点不带含糊。 阿富汗难民在伊朗的日子,早就是案板上的肉了。这些年伊朗经济崩得稀碎,通胀率跟坐火箭似的往上蹿,里亚尔贬得连厕纸都不如。可即便这样,伊朗还得养着几百万阿富汗人 —— 他们在德黑兰的工地搬砖,在设拉子的菜市场卖馕,在马什哈德的工厂拧螺丝。但现在伊朗自己都揭不开锅了,哪还顾得上这些 “外来户”?上个月伊朗议会通过紧急法案,把难民的粮食补贴砍了个精光,逼得他们要么滚蛋,要么去喝西北风。 更要命的是安全问题。以伊冲突期间,伊朗境内时不时冒出来的袭击事件,让伊朗情报部门草木皆兵。他们怀疑有些阿富汗难民被以色列或者极端组织渗透,成了埋在自家后院的定时炸弹。上个月在伊斯法罕,三个阿富汗难民因为偷了辆摩托车,结果被当成间谍抓起来,刑讯逼供了三天。这事儿虽说后来证明是误会,但伊朗政府借机大做文章,把所有阿富汗男性青壮年都列为 “高风险人群”,要求他们每周去警察局报到,否则就遣返。 伊朗的驱逐手段也够狠的。边境线上,伊朗革命卫队架起机枪,用推土机把难民营的帐篷夷为平地。在城市里,警察挨家挨户查身份证,逮着没合法居留证的阿富汗人,直接塞进铁皮卡车拉到边境。最惨的是那些在伊朗出生的第二代难民,他们拿着伊朗发的临时居住证,却突然被告知这些证件作废,连学都不让上了。上周在克尔曼沙阿,一群阿富汗学生被赶出教室,哭着喊着说 “我们生在伊朗,这里就是家”,可警察根本不管,拿警棍赶着他们上了开往边境的大巴。 阿富汗那边也不好过。塔利班虽说嘴上欢迎难民回家,可喀布尔的难民营早就爆满了,每天都有人因为缺医少药死在街头。更讽刺的是,很多被伊朗遣返的人,之前就是因为塔利班的压迫才逃到伊朗的。现在他们前脚被伊朗赶走,后脚又被塔利班抓去强制当兵。上个月在赫拉特,一个刚被遣返的阿富汗父亲,为了不让儿子被塔利班征兵,亲手把孩子推进了河里,自己也跳了下去。这事儿被拍成视频传到网上,看得人心里直发颤。 国际社会的反应,跟隔岸观火似的。联合国难民署倒是发了几份声明,可伊朗压根不搭理。美国那边忙着跟以色列搞军演,欧盟自己还在为移民问题焦头烂额。只有土耳其象征性地接收了几千人,可那点地方,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最可笑的是沙特,一边在社交媒体上谴责伊朗 “不人道”,一边悄悄给伊朗政府塞钱,让他们别把难民往自己这儿赶。 对伊朗来说,这波操作算是一箭三雕。既甩了经济包袱,又清了安全隐患,还能在国际上立个 “强硬” 的人设。但苦的还是那些难民,他们就像被踢来踢去的皮球,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有人在边境线上举着牌子写着 “我们不是垃圾”,可在大国的博弈里,他们的死活又有谁真正在乎呢? 说到底,这场驱逐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东乱世里最残酷的现实: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人命根本不值钱。那些被伊朗赶走的阿富汗人,他们的哭声和血泪,终将变成沙漠里的一粒沙子,被风吹散在历史的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