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动300多架飞机在亚太搞演习,本以为要玩一把突防后的轰炸本土,结果却变成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拉这么多人跟他们一起演戏,幸好老美的海外军事基地足够用,要不然就得跟英国一样,把F-35停到印度机库里了。 刚开始外界都觉得,这么多飞机聚在一起,肯定是想练一把硬功夫。 比如怎么突破对方的防御网,直接炸到本土去。毕竟以前美军搞演习,这种 “踹门 + 轰炸” 的套路练得不少。 可真演起来,路子完全变了。原本该聚焦精准突击的科目,最后成了 “聚散无常” 的模式。飞机编队一会儿密密麻麻挤成一团,看着挺有气势;一会儿又撒得老远,各自为战。更显眼的是,拉来一大帮国家凑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这些盟友都派了飞机来,连一些东南亚小国也象征性地派了几架。说白了,更像是一场集体秀肌肉,重点在展示 “咱们人多势众”,而不是真刀真枪练突破。 能撑住这么大场面,全靠美国在亚太那一堆海外军事基地。300 多架飞机每天要消耗多少燃油?弹药补给怎么跟上?检修维护在哪儿做?这些都得靠关岛、冲绳、樟宜这些基地兜底。就拿关岛的安德森基地来说,这次一下子挤进去几十架战机,光是协调停机位就够后勤人员忙的。要是没这些落脚点,别说演习了,估计得像英国那样,把 F-35 开到印度机场借地方停,那面子可就丢大了。 但美国现在这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国内债务都快堆成山了,特朗普政府天天为这事头疼 。 联邦政府债务眼看就要摸到 34 万亿美元的天花板,光是每年要还的利息就快赶上军费开支了。可即便这样,国防预算还在往上加,今年又比去年多拨了几百亿美元,还连着搞这种大阵仗的军演。一边到处借钱补窟窿,一边大手大脚砸钱搞军事,也难怪有议员在国会追问:“这些军费到底花在刀刃上了,还是为了撑场面?” 再看那些跟着掺和演习的国家,心思也不一样。日本、澳大利亚拿出了自己最拿得出手的战机,比如 F-15J、F-35A,跟着美军练得挺认真,毕竟他们在安全上依赖美国,想借着演习刷存在感。但像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就派了几架老掉牙的 F-16 或者螺旋桨飞机,来了也就是飞两圈走个过场,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也不想真得罪谁。这种 “有人当真有人敷衍” 的局面,让演习的实战价值打了不少折扣。 更有意思的是美军这次演习的科目。以前总练 “集中兵力突破”,这次却反复搞 “分布式作战”。飞机从不同基地起飞,分散在几百公里的范围内,靠卫星和加密通讯保持联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表面上看是战术升级,其实是心里发虚。现在亚太不少国家都有了远程导弹,能打到美军的大型基地,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把飞机扎堆放,万一被一锅端了咋办?所以才想出这么个 “满天星” 的招,想着就算被打掉几架,剩下的还能继续折腾。 可这种战术也有麻烦。飞机撒得太开,补给线就拉长了,加油机、预警机得不停地转,稍微协调不好就容易出乱子。这次演习就有消息说,有两架 F-35 因为油料计算失误,差点在海上迷航,最后靠加油机紧急支援才没出事。这也说明,这种看似先进的玩法,实际操作起来漏洞不少。 国内对这事的议论也越来越多。有经济学家算过账,这次演习光油料、弹药、人员食宿就得花掉十几亿美元,够给几百万美国人发一个月的食品券了。有议员在听证会上直接问国防部长:“咱们连国债利息都快付不起了,还天天花钱搞这种军演,到底图啥?” 这话虽然难听,但也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说到底,美国搞这么大动静,无非是想告诉亚太国家:“我还是老大,你们得听我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老大自己家里一堆烦心事,手里的钱越来越紧,跟着混的小弟也各有各的算盘。这场演习看着热闹,300 多架飞机飞过来飞过去,可真要说到能不能稳住局面,估计连美军自己心里都没底。毕竟,靠秀肌肉撑起来的架子,终究不如实打实的实力来得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