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港航网络,支持船队专业化发展——《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
五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5年6月29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共同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与今年3月印发的《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及其他一系列专项行动共同构成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
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运输服务的“软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即打通堵点卡点,更好发挥内河水运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支撑保障作用;《意见》聚焦运输服务“软提升”,以构建畅通高效、绿色智慧、安全韧性、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为目标。
内河航运近年来投资加速、货量增长、效率提升显著。随着江淮运河、平陆运河等运河工程建设带动投资规模扩大,2024年,内河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191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14.2%;全国航道与港口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24年,内河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1.60万公里,占比全部内河航道里程12.4%,较2019年提升1.5个百分点;内河货运量21833亿吨公里,铁水联运规模1335万标箱,近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6.0%/20.9%;船舶绿色化进程快速推进,2024年,中国电动船舶(包括小型艇)保有量已超过700艘,同比增长40%。
《意见》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内河航运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指引:1)航道网络化:内河航运正从“干线为主、支线为辅”的传统格局,向“干支衔接、区域成网、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网络演进,工程重点将聚焦打通堵点;2)港口枢纽化:内河港口将从单一货运节点升级为“铁水联运+仓储配送+商贸服务”的综合枢纽,包括长三角部分港口已实现“河海直达”等;3)船队专业化:我国货船单船平均吨位由2012年的700吨提升至目前的1790吨,随着船舶排放政策的日益趋严、低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标准化船型的退出,内河航运业或将迎来大型化、绿色化、标准化趋势的转变。
业务建议:1)支持重点航道工程建设,围绕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支持干支航道网络建设;2)支持内河港口的枢纽化升级,支持内河干线大通道沿线的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各省内部的港口整合和跨省投融资合作;3)支持绿色化、大型化、标准化船队的构建。
(作者:王正成葛源方)
从星链卫星技术迭代看商业航天发展——商业航天卫星专题
全球卫星产业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太空互联网发展是主要驱动力。人造卫星是人工制造并飞行在预定太空轨道的卫星,通过各类卫星载荷模块(如相机),卫星可以实现对地遥感观测、全球通信以及其他应用。截至2024年底,全球在轨卫星数量已经超过万颗,卫星产业收入规模2853亿美元。随着卫星宽带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巨型星座的建设,全球卫星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近60%的在轨卫星由美国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X)在过去三年发射。
互联网卫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星链”(Starlink)是美国太空技术探索公司的太空卫星互联网项目主体,目前在轨卫星数量约为7000颗。“星链”卫星目前已有多次重大版本迭代,从变化方向来看,通信容量、数据传输速率是最核心指标,参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伴随着卫星重量的明显增长,低成本电推系统、规模化自动生产、更大推力和更低成本的运载火箭,也成为支撑卫星大规模组网的关键。
(作者:邹刚田溪)
本篇合集作者: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
转载声明
对集团外客户
李璐琳
对集团内用户
汤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