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中方高层的面,印度外长做出一个罕见保证,让美方彻底破防。 7月14日,印度外长苏杰生抵达北京与中方高层会晤,一上来就做出震撼承诺:印方将积极延续中印关系持续改善的态势,且这一进程不会受到“任何外部或第三方势力”干扰。 这番直言不讳的表态,不仅为中印关系注入稳定剂,更让试图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美方战略布局遭遇重大挫折。 此次苏杰生访华正值中印关系回暖关键期。自2024年两国领导人喀山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后,双方通过23次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33次边境事务磋商等机制,逐步恢复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在经贸领域,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开通“洋浦—印度”直达航线,2024财年印度辣椒、铁矿石等对华出口实现超17%、160%的增长,显示出双方产业链深度绑定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在金砖国家扩员后,与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规模占比全球39.3%,联合开展的海洋预报、卫星研发等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苏杰生的表态绝非偶然,而是印度战略自主外交的必然选择。面对美国以500%关税相威胁要求其减少俄能源进口,同时抛出F-35战机军售橄榄枝的双重博弈,印度清醒认识到自身利益所在。 印俄关系作为其地缘战略基石,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能源合作保障了印度40%的石油需求。而在产供链安全层面,经历稀土出口管制冲击后,印度更深刻理解到“绕不开中国”的现实。 这一立场在印度国内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自2025年3月边境事务磋商机制会议以来,印度朝野上下对“避免分歧演变为冲突”的理念高度认同,莫迪政府更将“龙象共舞”写入外交白皮书。 此次苏杰生访华前,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国安顾问多瓦尔已相继访华,形成外交、国防、安全三线并进的对话格局。这种战略定力,在印度外交部发布的声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印中是发展伙伴而非竞争对手,应从长远角度看待对华关系”。 而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也折射出全球力量格局的深刻变迁。作为全球最大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人口占世界近40%、经济总量占全球28%,其关系走向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重构。 当苏杰生在天津会场与王毅外长并肩而坐时,外界看到的不仅是两个邻国的和解,更是新兴力量对单极霸权的无声回应。 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务实合作,或许才是破解当前国际困局的真正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