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仇艺畅王珏威海报道
在威海市江苏商会执行会长李保华看来,商会的未来不仅维系着百余家会员企业的兴衰,更牵系着一群年轻身影的成长轨迹——他们是即将从父辈手中接棒事业的生力军。谈及培养之道,这位深耕威海多年的苏商感慨道:“站在代际传承的关键节点,我们这代人终将退出舞台。民营企业的顺利交班与接班,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存续,更具行业示范意义。如何寻找合适的接班人和制定明智的传承策略,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威海乃至更广泛区域内民营企业家共同面临的课题。
在近日的《民企话“威”来商会会长对话山大专家》节目中,李保华与山东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威海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郝延伟展开对话,双方将企业的接棒与传承置于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考量,共同探讨民营企业行稳致远的新路径。
“传帮带”与赋能平台双轮驱动
郝延伟指出,这并非威海市江苏商会独有的挑战:“前面几期访谈里,多个商会都提到了‘接班人焦虑’,这已成为民营企业的共性挑战。”他进一步剖析了当下“创二代”的多元接班模式:消费类企业的新生代,往往另辟蹊径,更倾向借力互联网打造个人IP,精准捕捉市场动态;而身处中间行业或技术密集型的接班者,则往往选择生产一线,夯实核心技术根基。
“尽管路径各异,‘创二代’之间、两代人之间,都亟需一个系统化的沟通平台和交流机制,”郝延伟强调,“碎片化的个体探索,需要转化为体系化的培育工程。”
李保华早已将目光投向未来。他勾勒出商会的行动蓝图:实施“传帮带”计划,聘请创业导师、联动专业培训机构,目标直指培育兼具“爱国奉献、敢闯敢试、创新融合、敬业执着、诚实守信”特质的新时代企业家。这不仅是为企业储备中坚力量,更是为城市永续发展构筑关键人才基石。
郝延伟则从资源整合角度提出更高维度的构想:“未来可联合市工商联,共同搭建一个融合高校优质教学资源、顶尖管理学专家智慧,以及威海一代、二代乃至三代企业家经验的赋能平台。”他特别呼吁像李保华这样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家“走上讲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真知的深度嫁接。
“商会育才”与“精致威海”同频共振
威海市江苏商会自2009年10月成立以来,会员企业已逾百家,成为推动威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李保华表示:“商会15年来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威海市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他具体阐释道,市工商联始终以“娘家人”的定位,在商会主要负责人遴选、班子建设、组织完善、难题破解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和精准帮扶,积极引导商会及会员企业坚定政治方向,在发展经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扶贫助困、回馈社会等方面彰显价值。行政审批和登记管理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提供高效帮办代办服务,以高效便捷的“威海效率”为商会企业落地生根、项目加速推进保驾护航。
商会连续四次获评全国工商联“四好商会”,其党支部先后获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育才”与“兴城”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将祥泉酒店升级为桔子酒店,提升服务旅游产业品质,到依托“双招双引”平台精准对接江苏海工装备资源,商会已成为联通两地产业资源的重要纽带。
郝延伟点明其独特价值:“江苏商会扎根威海,凭借苏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资源融通能力,将两地互补产业与升级需求精准衔接。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其持续迭代的‘苏南模式’经验,若能通过商会通道有效引入威海,将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李保华的愿景清晰而坚定:“‘创二代’‘创三代’的成长,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聚力。”这不仅关乎一个商会的薪火相传,更深层次地锚定了精致威海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让年轻的企业家精神与城市创新基因同频共振,方能在产业变革浪潮中踏准坚实的升级节拍。
企业代际传承的挑战,正转化为城市借势跃升的契机。当商会、高校与政府紧密携手,“创二代”的培养便从家企“私事”升华为关乎城市未来的“公事”。每一位成功接棒的年轻身影,都将成为精致威海在高质量发展版图上标注未来的闪亮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