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中国已经研发出性能与H20芯片相当的芯片,因此英伟达销售H20芯片不存在问题。 这个说法有点让人不理解,毕竟H20芯片是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芯片,今年4月才因为美国政策收紧被迫暂停出货,现在突然解禁,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H20芯片这款芯片是英伟达在2023年底推出的“特供版”产品,基于Hopper架构设计,但为了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要求,对算力进行了大幅削减。根据公开参数,H20的FP16算力只有148TFLOPS,大约是顶级H100芯片的15%左右,主要面向AI推理和中小规模模型训练场景。 不过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配备了96GBHBM3显存和4.0TB/s的显存带宽,这两项指标甚至超过了H100,在处理大模型推理时能更高效地处理数据。简单来说,H20就是一款“阉割版”但又在特定领域有专长的芯片。 贝森特说中国已经有了性能相当的芯片,这大概率是指华为昇腾系列等国产AI芯片。以昇腾910B为例,它采用7nm+工艺,FP16算力达到256TFLOPS,确实超过了H20的148TFLOPS。 但昇腾910B的显存容量只有32GBHBM2e,显存带宽也低于H20,在需要高显存带宽的推理场景中,H20仍然更具优势。 这就好比两个人赛跑,一个人爆发力强,另一个人耐力好,各有各的强项。所以严格来说,中国芯片在部分性能指标上接近甚至超过H20,但在整体应用场景的适配性上,两者还存在差异。 既然中国芯片有了一定竞争力,美国为啥又突然允许英伟达卖H20了呢?这里面其实有不少现实考量。首先是英伟达的商业压力。 今年4月H20被禁售后,英伟达一季度直接计提了45亿美元的库存减值损失,原本预计第二季度还会损失80亿美元的收入。 作为全球最大的GPU厂商,中国市场占英伟达营收的12.5%,2024年贡献了170亿美元的收入,这么大一块蛋糕谁也舍不得丢。黄仁勋在访华时直言,恢复H20销售是“重大利好”,可见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其次是美国政策的策略调整。过去几年,美国试图通过全面封锁遏制中国AI发展,但结果并不理想。中国在AI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0%,超算算力规模也超过了美国,国产替代进程明显加速。 美国政府可能意识到,单纯的技术封锁不仅无法阻止中国进步,反而会迫使中国在更短时间内突破技术壁垒。与其这样,不如采取“分级管控”策略,允许部分中端芯片出口,既维持美国企业的经济利益,又延缓中国在尖端领域的突破速度。 从中国市场的反应来看,H20解禁后确实能解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比如一些对CUDA生态依赖度高的AI公司,在国产替代方案完全成熟之前,H20仍然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目前H20在中国市场的报价约为10万元人民币,比昇腾910B略低,而且兼容英伟达成熟的软件生态,这对开发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不过长期来看,中国推动自主可控AI芯片的决心不会改变。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企业的产品正在快速迭代,2025年国产芯片在AI服务器市场的占比预计将达到40%,与外购芯片平分秋色。 这里面还有个有意思的细节。英伟达在宣布H20解禁的同时,还推出了一款新显卡RTXPro,主打数字孪生和工业AI场景。 这可能是英伟达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毕竟单纯靠卖芯片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而中国市场对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的需求正在爆发,RTXPro如果能在这些领域站稳脚跟,或许能为英伟达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不过,美国政策的反复性始终是个隐患。H20从禁售到解禁只用了3个月,谁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再次变脸。这种不确定性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不容小觑。 中国企业在采购H20的同时,也在加大对国产芯片的投入,避免再次陷入被动。比如云天励飞等公司正在研发下一代高性能推理芯片,试图在算力和生态上实现双重突破。 贝森特的言论背后,是中美在AI领域的一场复杂博弈。美国既想通过技术出口维持经济利益,又担心中国技术崛起威胁自身优势;中国则在加速国产替代的同时,保持对国际技术的开放态度。 H20的解禁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竞争的开始。未来,随着中国在芯片设计、封装技术等领域的持续突破,这场博弈的天平可能会进一步倾斜,但无论如何,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踏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