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巴铁已邀请中国专家,共同拆解“风暴阴影”导弹。 7月15日,据《亚洲防务安全》网站披露,在近期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防空系统成功拦截多枚印度发射的"风暴阴影"隐身巡航导弹,其残骸目前正由中国专家团队进行系统性拆解分析。 这一行动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尖端武器逆向工程领域的深度介入,更揭示了南亚次大陆军事对抗的技术维度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此次被击落的"风暴阴影"导弹,是英法联合研制的第四代空射巡航导弹,采用模块化隐身设计和复合制导体系,具备低空突防、地形匹配和红外成像末制导能力,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对高价值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其BROACH串联战斗部能穿透数米厚混凝土工事,曾在伊拉克、乌克兰等战场展现出强大毁伤效能。 印度自2016年引进该型导弹后,一直将其视为威慑巴基斯坦的战略撒手锏,此次实战中被巴方拦截并获取完整残骸,对印度的战略打击体系构成实质性冲击。 巴基斯坦军方透露,此次技术拆解工作由中巴联合技术小组主导,重点针对导弹的雷达信号特征、电磁抗干扰协议及飞控逻辑展开深度解析。通过逆向还原导弹的制导算法和通信协议,巴方有望开发出针对性的电子干扰设备,在未来冲突中构建有效的防御走廊。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电子战和仿真测试领域的成熟技术体系,能够将导弹残骸转化为可验证的对抗模型,为巴基斯坦防空系统的升级提供直接技术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拦截行动本身已验证了中国防空体系的实战效能。巴基斯坦部署的红旗-9BE远程防空导弹与LY-80中程防空系统,通过ZDK-03预警机的实时数据链支持,构建了从探测、锁定到拦截的完整闭环。 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使"风暴阴影"的隐身优势在实战中被大幅削弱。而中国专家对导弹残骸的深度解剖,将进一步优化现有防空系统的参数配置,形成"拦截-分析-反制"的良性循环。 而随着拆解工作的持续推进,预计将有更多关键技术情报浮出水面。从导弹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工作机制,到地形匹配算法的修正逻辑,这些技术细节的获取,不仅能提升巴基斯坦的战场生存能力,更可能通过技术共享机制,为中国在反隐身作战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 这场没有硝烟的技术战争,正在重塑南亚次大陆的战略平衡,而中国专家团队的深度参与,无疑为这场博弈增添了极具分量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