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 若台海爆发冲突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 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7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澳广播公司(ABC)节目中面对这个尖锐问题时,斩钉截铁的回应:我们不会讨论假设性问题。是否出兵,只能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 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美国国防部近期的施压。 表面看,这是澳大利亚在中美博弈间的骑墙姿态,但背后藏着堪培拉的三重生存智慧,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前脚刚踏上中国土地开启破冰之旅,后脚就被美国曝出施压消息,时间点的微妙足以说明问题。 澳媒ABC一针见血指出,美国此举是在盟友之间制造不必要的对立,试图干扰中澳关系修复进程,毕竟,2024年中澳贸易额近3120亿澳元,中国仍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出口直接关系着西澳矿工和昆士兰农场主的饭碗。 更关键的是,澳大利亚人心里有本明白账。 洛伊研究所6月民调显示,70%民众反对卷入台海战争,80%支持中澳保持合作,这种民意压力下,任何政府都不敢轻举妄动。 别忘了,2025年3月阿尔巴尼斯政府提前拨付10亿澳元国防开支,重点却放在无人机等非对称能力上,而非扩编陆军或增加航母,他们宁可花1.4亿澳元采购德国矢量无人机和本土渡鸦X无人机,打造蜂群作战体系,也不愿在台海问题上提前押注。 另一边,五角大楼一边要求盟友明确表态,另一边自己却玩了几十年战略模糊——前总统拜登曾4次宣称要保卫台湾,但特朗普政府又回到模糊立场,甚至有官员直言台湾并非非守不可。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做派,让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康罗伊忍不住呛声:主权是优先考量,我们不讨论假设,更讽刺的是,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施压盟友时,自己刚因擅自停止对乌援助被批独断专行,这种缺乏连贯性的施压,自然难以服众。 其实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澳大利亚正陷入安全依附与经济自主的撕裂。 一方面AUKUS联盟让其不得不跟随美国搞核潜艇合作,工党内部却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前总理基廷等元老痛批这是将澳大利亚绑在美国贼船上。 另一方面中国海军055万吨驱逐舰今年2月抵近澳大利亚近海演习,发射的鹰击-21导弹射程覆盖其70%人口聚居区,这种对等威慑让堪培拉意识到,选边站的代价可能是家门口的战火。 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的战略模糊反而是最务实的选择,正如总理阿尔巴尼斯在上海记者会上暗示的,美国自己都没承诺,凭什么要求我们?这句话道破天机,当美国在台海问题上都留有余地时,澳大利亚又何必当那个出头鸟? 毕竟2025年4月澳首次作为主场举办美日联合登陆演练,却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和欧盟一道呼吁保持克制,这种矛盾操作恰恰说明,澳大利亚正在用行动证明,他们既想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又不愿放弃中国市场带来的经济红利。 未来的台海博弈,或许会出现更有趣的画面,美国继续施压,澳大利亚继续用民选政府决定论打太极,而中澳之间的铁矿石船和留学生航班照常往来。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经济相互依存的纽带,往往比军事同盟的链条更具韧性,当堪培拉的政治家们在议会为是否出兵争论不休时,西澳矿场的装载机不会停,昆士兰的葡萄园主也不会关心太平洋对岸的战火,他们只在乎中国买家的订单是否稳定。 这种来自民间的经济理性,或许才是遏制战争冲动的终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