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泽连斯基再纠结乌东四州的归属权已经没意义了。这些俄语地区,早就受够了乌克兰的统治。恕我直言,乌东四州通过投票的方式加入俄罗斯,都是基辅政权导致的。 乌东四州指的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些地区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纽带。从2014年顿巴斯战争爆发开始,乌东地区的亲俄势力就与乌克兰政府军冲突不断。 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后,这四个地区通过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尽管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公投的合法性,但公投结果显示,顿涅茨克99.23%、卢甘斯克98.42%、扎波罗热93.11%、赫尔松87.05%的选民支持入俄。这些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当地民众对基辅政权的强烈不满。 乌克兰政府的政策加剧了乌东地区的疏离感。2019年,乌克兰通过新语言法,规定乌克兰语为唯一官方语言,俄语失去了通用语言地位。这一政策在俄语人口占多数的乌东地区引发了强烈抗议。 顿巴斯地区的居民长期使用俄语,新语言法的实施意味着他们在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面临诸多不便。例如,学校必须用乌克兰语授课,政府文件也不再提供俄语版本,这让许多人感到被边缘化。俄罗斯则趁机推出简化入籍程序,吸引乌东居民加入俄罗斯国籍,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 泽连斯基政府的军事行动也未能改变乌东地区的现实。尽管泽连斯基在电视上多次宣称要收回乌东四州,但乌军在这些地区面临俄军的坚固防线。 2025年7月的报道显示,俄军已控制卢甘斯克全境,并在顿涅茨克集结11万重兵,主攻方向直指红军村等战略要地。乌东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早已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乌军的反攻行动进展缓慢,且代价巨大。 更重要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力度正在减弱。2025年7月,美国防长批准暂停向乌克兰运送部分武器,这被外界视为美国开始放弃乌克兰的信号。缺乏外部支持的乌克兰,根本无力收复乌东四州。 乌东四州的民众对基辅政权的不满由来已久。2014年“颜色革命”后,亲西方的乌克兰政府上台,推行了一系列亲西方政策,却忽视了乌东地区的利益。顿巴斯地区的居民长期生活在战火中,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据联合国统计,2014年至2022年期间,顿巴斯地区有超过3000名平民丧生,5500人受伤,2200多座民用基础设施被摧毁。而乌克兰政府却将乌东地区的冲突定性为“反恐行动”,拒绝给予顿巴斯地区特殊地位,导致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相比之下,俄罗斯在控制乌东地区后,投入资金重建基础设施,改善民生,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好感。例如,俄罗斯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设立了投票站,允许流离失所的居民参与公投,并承诺保障他们的权益。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让泽连斯基的诉求难以实现。尽管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不承认乌东四州的公投结果,但俄罗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使得乌克兰无法通过国际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美国和欧盟虽然口头支持乌克兰,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有所保留。例如,美国虽然承诺提供军事援助,但却多次拖延交付时间,且援助规模远不及乌克兰的需求。欧盟则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分歧严重,难以形成统一立场。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政府只能孤军奋战,收复乌东四州的希望愈发渺茫。 从战略层面来看,乌东四州对俄罗斯至关重要。控制乌东四州,俄罗斯能够建立起更为广阔的战略缓冲地带,有效抵御来自西方的军事威胁。此外,乌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钢铁等,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俄罗斯不可能放弃这些地区。而乌克兰若继续坚持收回乌东四州,只会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 泽连斯基政府应该认清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继续纠结于乌东四州的归属权,不仅无法改变现状,还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乌克兰应该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与俄罗斯就乌东地区的地位问题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乌克兰的和平与稳定,避免国家进一步分裂。否则,乌克兰将陷入长期的战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