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特朗普发现只要不惹中国,其他国家是手拿把掐,在公布的关税里,中国这次竟然没在名单

特朗普发现只要不惹中国,其他国家是手拿把掐,在公布的关税里,中国这次竟然没在名单上,特朗普甚至还公开说“和中国关系很好”“中国的关税政策很公平”。   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闹得最凶的时候,互相加关税,全球都在紧张状态,那时候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基本没什么好话,不是批评中国不公平,就是放出狠话要制裁。   这一回公布名单,很多人都以为中国产品可能又要躺枪,结果出乎意料,名单一出中国这回不在首批对象里,很多分析都觉得背后有更深的打算。   2025年6月26日,刚刚签过的新中美贸易协议确实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美国撤销了最近一批已经加上的关税,但老的“301条款”和以前对中国商品加的税还继续保留。   这种调整方式其实挺微妙,一方面给中国留了口气,没有继续升级冲突,另一方面又没有完全废除之前的措施,等于说中美之间关系保持在可以谈判的阶段。   特朗普政府自己也承认,这一轮的贸易调整有很强的动态性,如果别的国家对美国的措施进行反击,美国可能会再进一步加码,如果对方顺应了美国的利益诉求,关税又有可能适度松动。   这个“弹性机制”,不仅简化了谈判空间,也让政策调整有了更大灵活度,所以中国在最近这次行动里暂时被排除,既是贸易协议的结果,也是综合判断的选择。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不能忽略,就是中美“脱钩”没那么容易,虽然双方贸易额有过波动,但是总体联系还紧密着。   美国有产业链依赖的问题,很多东西还是绕不开中国,贸然彻底加税、强逼终止合作,对美国本国经济和民众都是不小冲击,特朗普虽然推崇强硬路线,但也不愿为了一口气把局面彻底搞僵。   特朗普近几个月有意增加“对中国积极评价”,不完全是为了拉拢中国,更多是想利用现有的贸易协议,保持经济合作的基本底色,他需要给投资者、产业链和选民释放一个信号,自己虽然敢强硬,但不是无脑地“逢中必反”,而在和别的国家较量时,保持一种“分而治之”的姿态,有助于让美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越南这些国家,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些国家体量没有中国大,对美国市场依赖重,一旦遇到政策变化,基本只能被动接受。   特朗普盯上他们,重点打击本质也是为了给美国国内相关企业争取更大竞争空间,只要这些国家还需要美国市场,就只能接受这种不平等规则。   虽然中国这回暂时“躲过一劫”,但并不意味着后面会一直风平浪静,美方明确表示,老的关税基本全部保留,只是新加的、临时性的撤销或调整。   只要双方不碰触核心利益、基本规则还在就不会升级,但要真遇到大的利益冲突,特朗普依然会按自己设定的方式来“增加筹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