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欧盟跪了,丹麦跪了,特朗普终于“拿下”格陵兰岛。   近日,丹麦议会以94票赞成

欧盟跪了,丹麦跪了,特朗普终于“拿下”格陵兰岛。   近日,丹麦议会以94票赞成、11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丹美“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军在格陵兰岛“自由部署、自由进出、独立运行”。这一决定不仅让这座世界最大岛屿的命运发生转折,更将北极地区推向全球战略博弈的核心舞台。   根据协议条款,美军在格陵兰岛的军事活动几乎不受丹麦法律约束,甚至可在未经丹麦政府批准的情况下自主开展行动。这种“军事托管”式的安排,使得格陵兰岛实质上成为美国在北极的“战略飞地”。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通过后,美军迅速与丹麦展开名为“北极之盾2025”的联合军演,规模创历史新高,特种部队甚至登陆测试极地作战能力,这被外界视为对北极军事存在的实质性强化。   格陵兰岛的战略价值使其成为大国必争之地。作为连接大西洋与北冰洋的咽喉要道,随着全球变暖加速,其周边航道开发潜力日益凸显——一旦北极航线全面贯通,亚洲与欧洲的海运距离将缩短近40%。   更重要的是,这里蕴藏着全球32.8%的稀土资源,以及175亿桶石油和4.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些资源对新能源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至关重要。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格陵兰岛的稀土储量足以满足全球数十年需求,而美军此次部署的军事基地恰好位于稀土矿带周边的战略交通节点。   这一协议的通过引发多方震动。格陵兰自治政府在协议通过后24小时内召开紧急会议,总理穆特·埃格德直言丹麦政府“越权决策”,并警告将考虑通过国际法寻求“更高层级自治”。   事实上,格陵兰自2009年自治地位升级以来,独立倾向持续增强,2025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主张独立的政党已获得近半数选票。此次协议未经本地协商,进一步激化了格陵兰与丹麦的矛盾,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成为其独立进程的催化剂。   法国、德国等国公开批评丹麦“牺牲欧洲利益换取美国保护”,欧盟委员会紧急提议设立“格陵兰安全框架机制”,试图通过规则制定争夺话语权。   2024年3月,欧盟与格陵兰签署合作协议,承诺投资9400万欧元用于当地教育和清洁能源发展,并在努克设立首个欧盟办事处。然而,丹麦的单边行动已使欧盟的北极战略陷入被动,有评论指出,这标志着欧洲在防务领域对美国的结构性依赖进一步加深。   这场协议背后,是大国对北极主导权的激烈争夺。美国通过制度化合作将格陵兰纳入其全球防务体系,而欧盟试图通过经济纽带维持影响力,格陵兰则在自治与独立间寻找平衡。   随着北极冰层加速消融,这片曾经的寂静之地正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而此次协议的通过,或许只是这场世纪之争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