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钱就该聪明人赚!”新疆吐鲁番,小伙去火焰山自驾游,结果意外发现商机,3小时狂赚500元!只因他用车接冰柜供电,就地开始卖雪糕,暑假游客太多,全都抢着买!网友:冰柜咋拉过去的? 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夏天地表温度能飙到70℃以上,游客的鞋底都可能被烤化。 就在这样的“人间炼炉”里,一位自驾游的小伙子却用一根雪糕撬动了财富,他靠车载冰柜卖冷饮,3小时净赚500元,网友直呼:“这钱活该他赚!” 这个小伙原本只是来火焰山打卡的普通游客,但当他看到景区里热到冒烟的游客四处找水喝、甚至有人抱怨“雪糕比黄金还难买”时,脑子里突然蹦出个点子,自己的新能源车有外放电功能,平时露营能煮火锅,现在接个冰柜卖雪糕岂不是更实用? 他立刻行动,从批发市场进了200多根雪糕,成本不过一两块钱一根,再搬出后备箱里的小冰柜,用车载电源供电,直接在景区停车场摆起了“移动雪糕站”。 火焰山的烈日下,游客们看到冒着冷气的冰柜,简直像发现了绿洲。 普通老冰棍卖5元,网红款卖10元,价格翻了几倍却依然被抢购一空。 有妈妈给孩子买完一根,孩子咬了一口立刻喊“还要”;还有游客边吃边拍视频发社交平台,标题写着“在火焰山吃雪糕,体验感拉满”,结果引来更多人围观。 小伙忙得连汗都顾不上擦,3小时卖光所有库存,净利润500元,相当于许多上班族一天的工资。 这生意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组合。 火焰山的高温是天然广告,游客的“降温刚需”让雪糕成了硬通货;新能源车的外放电功能解决了供电难题,冰柜运转300小时的电量成本几乎为零;选址更是关键,景区入口和停车场人流量大,游客停留时间长,消费意愿强。 更绝的是,小伙还搭配了“网红款”雪糕吸引拍照传播,无形中给摊位打了免费广告。 网友们的反应两极分化,有人佩服他的商业嗅觉:“这哪是卖雪糕?分明是卖‘救命稻草’!” 也有人担心:“冰柜那么大功率,车会不会半路没电?” 小伙回应称,他的车充满电可支持冰柜连续工作300小时,完全不用担心。还有人调侃:“下次去雪山是不是该卖热奶茶?商机鬼才实锤!” 景区管理人员对此并未干预,事实上,这种灵活的小生意只要不阻塞交通、不明目张胆占地经营,在不少地方都被默许存在。 就像网友说的:“与其让游客热到中暑,不如让聪明人赚点‘清凉费’。”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波操作的成本极低,冰柜是现成的,雪糕批发价不过几百元,连宣传都靠游客自发传播。 小伙的成功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是“发现痛点+快速行动”的能力体现。 类似案例在火焰山并非首次,去年8月,一名男子开着新能源冷藏车在景区卖“冬天”,车内提供免费水果饮料,一天收入近万元。 这些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商机往往藏在最普通的日常里。 上班族抱怨地铁口缺早餐摊,雨季路人急需共享雨伞,甚至景区里的一瓶水、一根雪糕,都可能成为“低投入高回报”的生意。 关键是有没有观察生活的眼睛,和说干就干的执行力。 火焰山的小伙或许没想过自己会成新闻主角,但他的故事戳中了大众的两个共鸣点,一是普通人如何用创意把“难题”变“机遇”;二是当代年轻人“边玩边赚钱”的生活态度。 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旅游装备谁都有,但能把车变成‘印钞机’的,永远是那些敢想敢做的人。”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太有生意头脑了!新疆吐鲁番,一小伙去火焰山自驾游时,突发奇想卖冰棍》(202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