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欧洲人不是傻,只是单纯的坏,在美国对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设置超高的市场准入门槛的时候

欧洲人不是傻,只是单纯的坏,在美国对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设置超高的市场准入门槛的时候,他们也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进,然后我们不得不跟欧洲开始进行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税率的谈判,这相当于欧洲以跟随美国的名义,对我们捅刀子。   美国刚给中国新能源汽车设了“超高门槛”,欧洲立马“跟进”:法国被曝计划提高中国电动车进口关税,德国部分政客也嚷嚷着要“加强审查”,中国不得不火速和欧洲开启谈判,想用“降低税率”换市场,欧洲还美其名曰“和美国保持一致”,这哪是“站队”?分明是借美国的由头,给自己“捞好处”!   美国为啥针对中国新能源?说白了,是怕中国“弯道超车”,中国电动车占全球60%市场,比亚迪、蔚来们技术猛、价格低,直接威胁到特斯拉的“老大”地位,美国急了,直接用关税、补贴限制当“武器”,想把中国车挡在门外。 欧洲呢?表面跟着美国喊“安全”“公平”,实则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欧洲有大众、宝马、奔驰这些“老牌豪车”,可它们转型新能源太慢,被中国车企甩开一大截。   2023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卖了50万辆,市占率超8%,而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却逐年下降,欧洲政客怕了“再不拦着,自家车企要被中国车‘团灭’了!”于是借美国的“东风”,用关税、审查当“盾牌”,给本土车企争取“喘息时间”。   欧洲以为“卡”住中国车就能保护自家产业?太天真了!   对消费者来说,中国电动车性价比高是出了名的,比亚迪海豹在欧洲卖4万欧元,同级别大众ID.4要5万欧元,少了中国车,欧洲人只能花更多钱买“贵且旧”的本土车。 对产业来说,欧洲车企早就和中国供应链“你中有我”,宁德时代的电池、蔚来的换电技术,都是欧洲车企求着合作的,现在搞“封锁”,等于逼着中国车企去东南亚、拉美建厂,欧洲反而会失去技术合作的机会,产业升级更没戏。 欧洲嘴上说“环保”,可中国电动车的碳排放比欧洲车低30%,把中国车挡在门外,欧洲的“碳中和”目标怕是要泡汤!   中国新能源的崛起,靠的是技术突破和规模效应,不是“偷”或“抢”,欧洲与其当“拦路虎”,不如放下身段,和中国车企搞联合研发,比如用中国的电池技术+欧洲的底盘调校,造出更牛的车,或者学中国建充电网络,让电动车更方便。   毕竟21世纪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欧洲要是继续跟着美国“使坏”,最后只会发现:挡住了中国车,却没挡住时代,新能源的浪潮,可不会等谁慢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