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国错判了伊朗,还是伊朗错判了中国?伊朗本来想着自己扛着"反美大旗",中国怎么也

中国错判了伊朗,还是伊朗错判了中国?伊朗本来想着自己扛着"反美大旗",中国怎么也得表示表示,结果发现中国虽然嘴上说好朋友,实际行动却很诚实,该和沙特握手就握手,该和以色列做生意就做生意,完全不吃道德绑架这一套。   伊朗的“反美”基因刻在骨子里,从1979年人质危机到核协议撕毁,再到如今支持哈马斯、胡塞武装,伊朗几乎把“对抗美国”当成了国家战略,但问题是,伊朗这些年被制裁得够惨:石油卖不出去、经济濒临崩溃、国际孤立无援。     这时候中国出现了,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唯一能绕开美元结算的大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伊朗自然把中国当成了“救命稻草”,甚至幻想中国能像俄罗斯那样,直接下场“硬刚”美国。   结果中国确实和伊朗签了25年合作协议,买石油、建港口、搞基建,但前提是“不针对第三方”;中国推动伊朗和沙特和解,却没按伊朗的剧本“拉拢沙特一起反美”,中国和以色列谈科技合作、和阿联酋搞自由贸易,完全没把“反美”当门槛。   伊朗这才发现:中国要的不是“盟友”,而是“合作伙伴”,能一起赚钱就行,道德绑架?不存在的!   中国的外交逻辑其实很简单: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伊朗反美?那是伊朗的事,中国需要中东稳定、需要能源安全、需要“一带一路”畅通,所以中国可以和伊朗合作,但不会为了伊朗得罪整个中东,毕竟沙特是最大石油供应国,以色列是科技合作重镇,阿联酋是人民币结算试点,哪个都不能丢。   更关键的是,中国深知“道德绑架”的代价,当年苏联拉拢盟友搞“阵营对抗”,结果把自己拖垮;美国现在逼盟友“选边站”,反而让欧洲、中东国家离心离德。   中国要走的是“第三条路”: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只谈合作、只做生意、只求共赢,伊朗想让中国当“反美急先锋”?   说实话,挺理解伊朗的“委屈”,被美国欺负了40多年,好不容易盼来个“大块头朋友”,结果人家只谈钱不谈“义气”,换谁都得懵,但换个角度想,中国才是更“清醒”的那个,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道德牌局打久了,最后受伤的往往是自己。   伊朗现在最该学的,不是逼中国“选边站”,而是学中国的“务实”:反美可以,但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合作可以,但别指望别人替你扛雷。   毕竟中国能给的,是市场、是技术、是发展机会,而不是“反美冲锋号”,这年头,谁还靠“站队”过日子啊?   伊朗以为中国是“盟友”,其实中国是“合伙人”,中国以为伊朗能懂“务实”,结果伊朗还在等“义气”,这场“外交误会”没准是好事,至少让双方都看清了:国家之间的相处,少点道德绑架,多点利益共鸣,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