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原来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是中国!要是中国早给俄罗斯军事援助,这场仗可能早就打完了。 中国压根没给俄罗斯送过军事援助,这事儿中俄两边都门儿清,早在这场冲突爆发前,中国就反复强调“我们不参与任何军事集团,不站队”。 冲突后,中方更是一口咬定“中俄关系不针对第三方”,连美国情报部门查了半天,也只敢说“没证据显示中国送武器”——毕竟真送了早被卫星拍下来了。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进口国。2023年,中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通气,每年输华天然气达380亿立方米,可供北京冬季数月供暖。 俄罗斯靠卖能源赚外汇,中国靠稳定供应保民生,这买卖比“送枪送炮”实在多了,老百姓冬天没暖气可比没武器难受多了。 冲突后,西方企业集体撤离俄罗斯,中国商品立马补位,从手机到汽车,从零食到日用品,俄罗斯超市里“中国制造”占了大半。 反过来,俄罗斯的粮食、木材、金属源源不断运到中国,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比很多省份的GDP还高,这种“你卖我买”的关系,比“军事结盟”抗风险多了,就算打仗,老百姓也得吃饭买东西不是? 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合组织这些场合,中俄经常“一唱一和”——俄罗斯怼美国“退群”,中国提“全球安全倡议”;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中国呼吁“别拱火浇油”。 这种“不组团但同频”的协作,反而让西方更头疼,打压俄罗斯,中国会给它经济支持;孤立中国,俄罗斯会给它能源资源,两边都“啃不动”。 中国不需要“靠俄罗斯对抗西方”,中国的经济体量是俄罗斯的10倍,贸易网络遍及全球,西方制裁对中国的影响,远没有对俄罗斯那么狠,中国更在意的是“稳定的发展环境”,而不是“替谁出头打架”。 俄罗斯也不需要“靠中国送武器”,俄罗斯是核大国,军事实力全球前三,打仗靠的是自家武器库和战术经验,不是“等中国送装备”,俄罗斯真正需要的,是冲突后能稳定卖能源、进口商品,而中国恰好能提供这一切,这比“送几辆坦克”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