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这招够狠啊,直接把美国当猴耍。他公开放话,美国爱给印度加多少关税都行,只要比中国低 10 到 20 个百分点。 这话一出口,全世界都惊掉了下巴。你说他图啥?还不是瞅准了全球产业链重组的空子,想趁机把印度变成 “世界工厂” 的接班人。 咱先看看美国这关税有多狠。2025 年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综合税率都飙到 104% 了,那简直是把中国货当仇人一样对待。可印度呢,美国给他们的关税才 26%,本来就比中国低一大截。莫迪还不满足,非要再压中国一头,这算盘打得叮当响。他心里清楚,只要关税比中国低,就算美国多收点钱,印度也能靠价格优势把订单抢过来。毕竟资本家都是势利眼,哪边便宜往哪边跑。 印度这两年确实有点飘。2022-2023 财年 GDP 增速 7.2%,在主要经济体里算是坐头等舱了。但您可别被这数字唬住,印度的经济结构就像个畸形儿。服务业占了 GDP 的一半以上,制造业却像个没发育好的孩子,占比从 2020 年的 15.4% 跌到 14.3%。说白了,印度就是个虚胖的胖子,看着块头大,其实没什么肌肉。 再说说全球产业链重组这事儿。美国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印度觉得机会来了。苹果就是个典型例子,把 iPhone 生产线往印度搬。富士康、和硕这些代工厂在印度忙得热火朝天,2025 年在印度生产的 iPhone 价值 220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 60%。可您猜怎么着?印度生产 iPhone 的成本比中国高 5%-10%,工人组装的良率只有中国的一半。而且印度工厂用的零部件好多还得从中国进口,运费一加,成本又上去了。这就好比你想自己做饭省钱,结果发现食材比外卖还贵,最后还是得点外卖。 印度政府也不是吃素的,搞了个 “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想把制造业搞上去。结果呢?钱花了不少,制造业占比反而降了。2025 年推出的新版 PLI 计划,把重点放在电子制造业上,想减少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可印度的电子制造业就像个没断奶的孩子,2024 年电子产品出口倒是增长了 35.1%,但大部分零部件还得从国外买。这就像盖房子,地基还没打好,就想着盖摩天大楼,早晚得塌。 印度想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还有个大麻烦 —— 基础设施太差。富士康在印度建厂,经常遇到停电、交通堵塞的问题。有次工厂赶工,结果因为道路不通,原材料运不进来,活活耽误了工期。印度的工人素质也让人头疼,好多人连基本的操作技能都没有,培训成本比中国高多了。这就好比你买了辆豪车,结果发现加油站没油,司机还不会开车,只能干瞪眼。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产业链正在往上爬。“新三样”(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出口就像坐了火箭,2024 年全球 70% 以上的 “新三样” 都是中国生产的。美国想打压中国,结果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反而越来越强。印度呢,还在低端制造业里打转,想抢中国的饭碗,还差得远呢。 莫迪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但现实很骨感。印度想成为 “世界工厂”,得先把基础设施、工人素质、官僚主义这些老毛病治好。不然,就算美国给再低的关税,资本家也不会把钱往火坑里扔。中国就像个武林高手,已经从练外功转向练内功,印度却还在学扎马步,想追上中国,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