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一天干出4000万单外卖,你以为是靠砸钱买流量?错了!这次1000万单竟是用户互相"送"出来的——微信里发张优惠券,小红书晒个兑换码,朋友之间你送我我送他,活生生把外卖订单玩成了社交货币。别再迷信开屏广告和竞价排名了,现在外卖平台打架,拼的不是谁钱多,而是谁能把用户的朋友圈变成提款机!
一、从"烧钱抢流量"到"白嫖朋友圈":外卖平台终于开窍了?
以前外卖平台搞促销,那叫一个简单粗暴:打开APP就是弹窗广告,刷短视频突然跳出来"满30减20",就连手机短信都被"饿了么红包"和"美团神券"攻陷。用户烦得想骂人,平台还觉得自己挺委屈:"不砸钱买流量,订单从哪儿来?"
结果呢?去年某平台财报里写着"营销费用同比增长40%",但订单量只涨了15%——钱花得越来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就像你天天给女神发红包,她收了钱转头就把你拉黑,纯纯的"单相思式营销"。
但这次美团"神抢手"的4000万单,彻底颠覆了这个逻辑。其中1000万单是"礼赠订单",说白了就是用户自己花钱买了券,再送给朋友。更绝的是,有人收到券用不上,直接在小红书发帖"谁要奶茶券?我想用炸鸡券换!"评论区立马排起队,互换、赠送、拼单,活生生把平台的促销活动变成了用户自发的"地下交易市场"。
这哪是平台在拉新?分明是用户在帮平台打工!你朋友送你一张10元券,你不好意思不用吧?用了之后平台再送你一张"满20减15",你是不是又想送给另一个朋友?一来二去,一个用户能带出三个新用户,还一分钱广告费没花。这种"病毒式裂变",比砸钱买的流量香多了——毕竟谁会拒绝朋友送的奶茶,却会反手拉黑平台的广告呢?
二、把外卖券变成"社交货币":美团玩的这手太贼了
为啥用户愿意帮美团免费传播?因为平台把"优惠券"变成了能送人的"人情"。
你想啊,以前发红包是"我给你钱",现在送外卖券是"我请你喝奶茶"——听起来是不是更有温度?而且这种"礼赠"还自带炫耀属性:在朋友圈晒一张"好友请我喝星巴克"的截图,比晒自己买的奶茶显得人缘好10倍。年轻人现在刷社交平台,比的不就是谁收到的"投喂"多吗?
美团把这点拿捏得死死的。在"神抢手"页面里,每个商品下面都标着"送亲友"三个字,支付按钮旁边直接弹出"赠好友"选项。甚至连用户自己收到的兑换券,都能一键转发给微信好友。就像你过年收到长辈给的红包,拆开发现是张购物卡,还能随手转给需要的人——既不浪费,又能做人情,何乐而不为?
更鸡贼的是"互换券"玩法。有人抽到"汉堡券"但想吃火锅,就在小红书发帖"用汉堡券换火锅券,坐标北京朝阳"。评论区里立马有人呼应:"我有火锅券!换!"一来二去,不仅券流通起来了,还顺便给平台带来了新用户。就像以前学校门口拿方便面换辣条的小学生,只不过现在换成了成年人拿奶茶券换炸鸡券,平台在背后偷偷数钱。
这种"社交货币化"的玩法,比单纯发优惠券高级多了。优惠券是"你给用户好处",而社交货币是"用户用你的东西去讨好别人"——前者用户领了就忘,后者用户会主动传播,甚至形成圈子文化。现在小红书上搜"美团神抢手互换",已经有10万+笔记,评论区全是"求换券""组队拼单"的,活脱脱一个平台官方认证的"黑市"。
三、从"流量买卖"到"私域养鱼":外卖平台终于找到长期饭票?
以前平台搞促销,就像打游击战:今天在抖音投100万广告,订单涨一波;明天广告停了,订单立马跌回去。用户就像流水线上的肉鸡,喂一波吃一波,吃完就跑,根本留不住。
但私域玩法不一样,它是在用户的朋友圈里"养鱼"。比如你在微信小程序下单后,平台会提醒你"加入社群领专属券",群里每天发"好友助力砍价""拼单返现"的活动。时间长了,你不仅自己会下单,还会拉朋友进群——毕竟群里的券比外面的香。
美团这次的"神抢手"就是典型的"私域养鱼":先用礼赠订单让用户在微信里传播,再用小程序把用户沉淀下来,最后用社群和朋友圈广告反复触达。数据显示,这次小程序下单量创了新高,意味着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在微信里直接点外卖,而不是打开美团APP——这可是把用户从"公域流量池"捞到了自己的"私域鱼塘"里,以后想怎么喂就怎么喂。
更绝的是,私域流量几乎零成本。以前在抖音投一个点击要5块钱,现在用户在微信群里发个券,带来的新用户一分钱不花。就像你开了家饭馆,以前天天在街头发传单,现在顾客吃完饭后主动拉朋友来吃,还帮你发朋友圈——这种"口碑裂变",可比传单有效100倍。
现在看来,外卖平台的战争已经从"抢流量"变成了"抢私域"。谁能把用户的朋友圈、微信群变成自己的广告牌,谁就能用最低的成本撑起最高的订单量。美团这波操作,等于给所有平台上了一课:别再当流量的冤大头了,用户的社交关系才是最值钱的矿!
四、不是美团太聪明,是对手太老套:外卖行业该换赛道了
有人说美团这次赢是运气好,赶上了暑假和周末。但你仔细想想,为什么别的平台搞了那么多促销,就没玩出1000万单礼赠订单?
因为他们还在走"砸钱买流量"的老路。某平台上个月刚宣布"投入20亿补贴",结果用户领了券就跑,根本留不住。就像一个渣男天天给女生送花,但从不花时间培养感情,最后女生当然跟愿意花心思的暖男跑了。
美团的聪明之处,在于把"促销"和"社交"绑在了一起。用户不是在"领券",而是在"送人情";平台不是在"卖货",而是在"搭社交桥梁"。这种玩法既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又顺便把订单量做上去了,简直是一举两得。
现在整个外卖行业都该醒醒了:流量红利早就见顶了,用户对广告的免疫力越来越强。你在开屏广告上花1个亿,可能不如用户在朋友圈发一条"好友请我喝奶茶"的动态有效。与其把钱砸给平台,不如把钱变成用户手里的"社交货币",让他们帮你免费传播。
就像当年淘宝用"双11"改变了购物习惯,美团这次可能要用"私域裂变"改变外卖行业的游戏规则。以后平台比的不是谁补贴多,而是谁的社交裂变玩得溜;不是谁的广告打得响,而是谁的用户愿意帮着发朋友圈。
五、普通人怎么薅羊毛?学会这招,以后点外卖能省一半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平台玩得再花,跟我有啥关系?我只想知道怎么省钱。"别急,教你一个私域薅羊毛秘籍,学会了每天点外卖能省一半钱。
第一步:加10个外卖优惠群。在微信搜"美团饿了么优惠券群",或者直接问同事朋友有没有群。群里每天会发各种"满20减15""买一送一"的券,都是平台定向发放的私域福利。
第二步:和朋友互换券。抽到不想要的券别扔,去小红书或微博发个帖"互换券",比如用奶茶券换汉堡券,用咖啡券换炸鸡券。既能用上券,又能认识新朋友,简直不要太香。
第三步:组队拼单。很多平台都有"3人拼单立减10元"的活动,在群里喊一声,分分钟凑齐人。拼的人越多,省的钱越多,比自己单独下单便宜一半。
记住,现在外卖平台的羊毛都藏在私域里,谁能玩转社交裂变,谁就能把外卖吃成"白菜价"。你以为别人点奶茶只花5块钱是运气好?其实人家是把平台的社交货币玩明白了。
六、结语:从"流量为王"到"人情为王",外卖行业的下半场来了
美团一天4000万单的背后,藏着一个信号:外卖行业的战争已经从"公域流量"打到了"私域人情"。以前平台靠砸钱抢用户,现在靠用户的社交关系裂变用户;以前用户是流量,现在用户是传播者。
这种变化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响:以后你收到的外卖券可能越来越多来自朋友,而不是平台广告;你点外卖时不仅会看价格,还会想"这个券能不能送给同事做人情"。
对平台来说,这更是生死存亡的转折点。谁能把用户的朋友圈变成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还在迷信"流量买卖"的平台,迟早会被用户和市场抛弃。
最后说句大实话:与其把钱砸给看不见摸不着的流量,不如把钱变成用户手里的"人情券"。毕竟,中国人最讲究人情往来——你请我一杯奶茶,我请你一顿饭,一来二去,订单不就来了吗?这才是外卖行业最该走的"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