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6年,35岁的农民咳嗽10年,但却一直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一咳,一个

1956年,35岁的农民咳嗽10年,但却一直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一咳,一个异物喷出来,妻子带着异物给医生,谁料,医生看完后,立马去报警......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6年夏天,山东滨州的一处田间地头,一位名叫高其煊的中年农民像往常一样,天刚亮便扛着锄头下地干活。   那年他三十五岁,常年的劳作和身体不适让他看上去远比同龄人苍老,他咳嗽已有十年,咳声粗重低沉,常在夜里惊醒妻儿,家人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总摇头,说是老毛病,挺一挺就过去了,这个习惯在村里众所周知,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沉默而倔强的人。   这一日,他正在地里弯腰除草,忽然间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较以往更加猛烈,他弓着身子,胸腔剧痛,脸色煞白,随即一口浓痰带着血丝从喉中喷出,打在脚边的泥土上。   可这一次,痰中竟夹着一块黑乎乎的硬物,他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身子一歪,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妻子闻声而至,见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呼唤邻人相助,将他送往县医院,在慌乱之中,她注意到那块从丈夫嘴里咳出的异物,随手用布包起,也一并带上医院。   到了医院,高其煊被紧急送入救治室,医生开始抢救,而那块用布包裹的东西则交到了值班医生的手中。   医生原以为是血块或痰核,轻轻展开布包,却不由愣住了,那是一颗已经氧化发暗的子弹头,沾有血迹,边缘略显钝化,看上去已经存在许久。   这种情形非比寻常,医护人员一时不敢贸然断言,立刻上报院方负责人,很快公安人员也接到通知,赶赴医院协助调查。   随着警方展开身份核查,尘封多年的档案也被翻了出来,原来高其煊早在十多年前便是一名参战老兵,曾参加过抗战与随后的解放战争。   他出身贫寒,兄长是地下交通员,家中开有一家馒头铺,为我党传递情报提供掩护,因其个子小、不起眼,又熟悉地形,被选为秘密通信的递送员,日常以卖馒头为掩护,多次往返敌占区之间,送出关键情报。   1946年,在山东邹平的韩家寨,他所在的部队与敌军爆发激战,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他所在的小队承担起火线突击任务。   在一次冲锋中,他胸口中弹,随即又被炸起的弹片击中,战地条件艰苦,医生虽勉强救下性命,却未能将全部弹片取出,其中一颗子弹就此残留体内,因为伤势过重,他被列为三等伤残人员,不久便复员回到故乡。   回乡之后,他对战斗经历只字未提,重新拾起锄头,埋首田间,甚至连枕边人也从未听他谈起往事,他只是常年咳嗽,到了阴雨天就捂着胸口哆嗦几声,村里人只当他患有寒咳,从未深入追问。   警方确认身份后,政府对他的经历予以认可,并安排了补助与抚恤,他却始终不愿张扬,对前来探访的记者含蓄地摇头,只说自己是个农民,没啥大不了的,那颗子弹后来被交由当地博物馆收藏,成为一件标注着时代印记的特殊展品。   他继续生活在村庄中,起早贪黑,种地如常,只不过人们看他的眼神变了,多了几分尊重。他的故事,也悄然在乡间流传开来,不是因为他曾经拿枪上阵,而是因为他从未将苦难当作功劳,只愿默默承担,把所有荣耀藏在沉默之中。   1956年的那个清晨,一声咳嗽打破了十年的寂静,一颗子弹揭开了沉默英雄的过往,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枚子弹记得他,也让我们再次记起了无数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评论列表

水清木白
水清木白 6
2025-07-18 15:56
太多这样的英雄被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