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现只要不惹中国,其他国家是手拿把掐,在公布的关税里,中国这次竟然没在名单上,特朗普甚至还公开说“和中国关系很好”“中国的关税政策很公平”。 这话听着虚,可看他对盟友的狠劲,就知道不是随口说说。对欧盟,他眼睛都不眨就给钢铝加了 25% 的税,气得德国汽车商连夜给柏林施压,法国红酒商直接把波尔多葡萄酒摆进了抗议游行的队伍。对日本,他盯着丰田、本田穷追猛打,逼着日本每年多买美国 77 万吨大米,那可是能堆满 30 万个标准集装箱的量,差点让日本农协的老头们掀了国会的桌子。 可轮到中国,他那套 “关税大棒” 就像被按了暂停键。2018 年试过一次对中国商品加税,结果密苏里州的豆农们先扛不住了。他们种的大豆,60% 都靠卖到中国,政策一变,仓库里堆的大豆能从堪萨斯城排到芝加哥。有个叫汤姆的老农民,对着镜头抹眼泪:“我家三代人种大豆,今年收的 2000 吨,连饲料厂都嫌贵。” 那年美国大豆价格跌了两成,农业部发的补贴,还不够填农民亏的窟窿。 更让白宫坐不住的是商场里的动静。沃尔玛货架上,40% 的玩具、60% 的小家电都印着 “中国制造”。有次特朗普团队想把儿童安全座椅列入加税名单,立马被零售商联名怼了回来 。全美国就 3 家工厂能做安全座椅,加税后价格得翻一倍,家长们还不得把白宫的电话打爆?最后这事儿只能不了了之。 中国这边,应对的法子藏在街头巷尾的细节里。浙江义乌的圣诞用品商,听说美国可能加税,转头就把订单分给了东南亚的代工厂,自己只留设计和质检环节,成本一分没涨。广东的电子厂,原本给美国品牌做贴牌耳机,索性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在亚马逊上卖得比原装货还火,一年就赚回了研发投入。 特朗普总说要把制造业拉回美国,可福特汽车算过一笔账:在重庆造一辆福克斯,零件从周边 300 公里内就能配齐,工人月薪 6000 元;要是搬回底特律,光零件运输成本就得多出 1200 美元,工会还要求时薪不低于 35 美元。最后福特不仅没迁厂,反而把电动车型的生产线挪到了杭州。 普通美国人慢慢品出味儿了。得州的建筑工人买工具,同样的扳手,中国产的 25 美元,美国产的 68 美元,货架上前者永远先卖空。纽约的妈妈们凑在一起吐槽:孩子的校服套装,去年 39 美元,今年涨到 45 美元,标签上还印着 “墨西哥制造”,其实是中国布料运到墨西哥缝的,绕了个弯子,还是躲不开中国供应链。 中国市场的分量,连美国大佬们都得认。马斯克跑到上海开特斯拉工厂时,对着镜头说:“这里的工人能三班倒赶工期,零件供应商就在隔壁园区,这种效率,全球找不出第二家。”2023 年特斯拉在华卖了 44 万辆车,比在美国本土还多,上海工厂的零件仓库,连丰田高管都跑来参观学习。 说到底,贸易这盘棋里,谁也别想当独赢的庄家。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得再响,也架不住美国农民惦记中国的粮仓,商店老板舍不得中国的货柜,工人离不开便宜好用的工具。中国这边,既没喊口号也没赌气,就凭着手里的产业链、心里的活账本,在风浪里稳稳站着。这种实打实的较量,比任何演讲都来得实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