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至今未掌握的7大技术,我们与日本的差距还有多大?现如今的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有7项技术我们却迟迟没有掌握。 工业软件这块,咱就有点被动。日本车企自己搞的软件,设计新车时能算得特别细。车身哪个地方撞一下会弯多少毫米,焊点能不能扛住,都能算到特别准。咱车企用的进口软件就差点意思,算出来的结果跟真把车撞一下的情况总对不太上,误差能有 5%。这就麻烦了,车企就得多撞几辆真车来测试,每撞一辆就得花 20 多万,一批新车下来,光测试费就多花不少。 半导体材料里的光刻胶,日本做得是真讲究。涂在做芯片的硅片上,边上三毫米内的厚度,跟中间就差 1 纳米。咱们产的光刻胶涂上去,边上能比中间厚出 5 到 8 纳米。就这点差别,用咱的光刻胶做芯片,一百个里合格的就得比用日本的少 15 个。 汽车发动机里的活塞环,日本丰田的手艺是真到位。发动机跑起来温度升个 300 度,活塞环跟缸体之间的缝也就 0.02 毫米,机油基本不浪费。咱们自己做的活塞环,温度一高,缝能涨到 0.05 毫米。这就导致车跑一万公里,人家加 3 次机油就够,咱的车得加 5 次。 机器人用的减速器,日本货是真耐造。转十万圈下来,定位差也就多 0.01 度,机械臂拧个小螺丝还能对准。咱们产的减速器,转同样圈数,定位差能到 0.08 度。工厂里用咱们的机器人装零件,拧歪的概率比用日本的高 8%,还得靠人工再拧一遍。 大风车上的轴承,日本的是真抗用。刮九级风的时候,转得又稳又快,能用 15 年。咱们的轴承,风一大就晃得厉害,用 8 年就得换。风电场用咱们的轴承,一年维修费比用日本的高 40%。 碳纤维这东西,日本做得是真均匀。一束里一万两千根丝,每根结实程度差不了 3%。咱们产的同级别碳纤维,差得能到 7%。做飞机翅膀的时候,用咱们的就得比用日本的多放 30% 的料,翅膀也重了 30%。 医院里的内窥镜,日本的看得是真清楚。探头拍出来的图像,0.1 毫米的东西都能看见。咱们的探头拍出来,边上有点模糊,0.3 毫米以下的小毛病就容易看漏。查胃病的时候,用咱们的内窥镜,漏诊的情况比用日本的多 5%。 这些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追上的。日本在这些技术上琢磨了几十年,就说做轴承用的钢,里面的小杂质控制得特别严,一百立方厘米里不超过 10 个,每个都比头发丝还细。咱现在也能做到,但一批钢里总有那么两三吨不达标。 不过咱进步也快。这两年工业软件算得越来越准,误差降到 3% 了;碳纤维的好坏差别也缩到 5% 了。接着往下干,这些差距肯定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