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万都不敢逛的超市我有补充观点:智搜纠错 说真的,那些标价三位数的蛋糕、四位数的榴莲,到底在 高 贵 什么?一盒荔枝570块,是能吃出龙肉味还是能长生不老?说白了,不就是颗荔枝吗?剥了壳尝一口,甜是甜,能比菜市场10块钱一斤的新鲜荔枝甜出十倍去?我看悬。
商家扯什么稀 缺 性、进口血 统,说白了就是拿捏着某些人爱装的心态。1300块的进口醋,倒在饺子里能比老陈醋更解腻?论克卖的和牛,煎熟了嚼着能比本地黄牛肉嫩到入口即化?别逗了,多数人根本尝不出那几百倍差价的“高 级 感”,不过是花钱买个包装上的外文标签,好拍照发圈罢了。
更可笑的是那些过度包装的“精品”,礼盒蔬菜裹着三层纸,拆开跟菜市场的菠菜没两样,价 格却翻十倍——这哪是卖菜,是卖包装纸呢?还有人说这是“身份象征”,呵,真以为拎个印着洋文的购物袋,就能变成上 流 社会了?普通人家吃菜图新鲜,做饭图顺口,谁在乎那串葡萄是不是从日本空运来的?放久了照样烂,吃多了照样上火。
不是皇帝命,就别凑那“贡品”的热闹。菜市场凌晨刚到的黄瓜带着露水,小区门口的面包店刚出炉的吐司冒着热气,这不比几百块的“高 端 货”实在?花冤枉钱买面子的,说到底还是被消费主义洗了脑——真有那钱,不如多买两斤新鲜排骨炖锅汤,喝着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