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什么要破解圆周率?美国存储公司在2024年把圆周率算到了105万亿位,存这些数

为什么要破解圆周率?美国存储公司在2024年把圆周率算到了105万亿位,存这些数字用了100万GB内存,相当于几十万部手机一起算了75天。   人类和π的“较劲”,得从4000年前说起,古埃及人用绳子量金字塔,发现“圆的周长大概是直径的3倍多”,π≈3.16,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更狠,拿96边形“切圆”,算出π在3.1408到3.1429之间。   中国南北朝的祖冲之,用小木棍摆图形,硬是把π算到小数点后7位,这纪录保持了快1000年,那时候连算盘都没普及,全靠人肉计算,想想都手酸!   后来有了计算机,这“攀比”就更离谱了,1949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算π,花了70小时算到2037位,效率还不如祖冲之的算盘快,2019年,谷歌用超级计算机冲到31.4万亿位,2022年,100万亿位;2024年,直接蹦到105万亿位!   时间从121天缩到75天,算力跟坐火箭似的往上涨,这哪是算数字?分明是科技公司“秀肌肉”——看谁家电脑更快、硬盘更大、算法更牛!   有人吐槽:“算这么精确的π,能吃吗?能换钱吗?”还真能!只不过吃的是“科技饭”,赚的是“隐形钱”。   比如航天NASA算火星探测器轨道,得用小数点后15位的π,追踪小行星,π的精度差一点,预测结果可能就“差之千里”,连设计降落伞,都得靠π算航天器的下落速度,算错了可能直接“摔成渣”。   再比如工程造汽车齿轮、建桥梁拱门、设计芯片电路,全得用π,举个例子:造一个直径1米的圆零件,用π≈3.14算,误差0.05毫米,但用105万亿位的π,误差可能比原子还小,这精度,直接让“差不多就行”变成“必须分毫不差”。   最厉害的是,算π还能“练”计算机,每次破纪录,都是在测试超级电脑的极限:存不存得下这么多数据?能不能同时算这么多任务?算法能不能更快?看似没用,实则让整个技术体系更强壮。   从祖冲之到谷歌,从算盘到超级计算机,我们算π不是为了“有用”,而是为了证明:人类能突破工具的限制,能逼近数学的真相,能在看似无意义的数字里,找到宇宙的秩序,就像小孩非要数清天上的星星,不是因为星星能卖钱,而是因为“我想知道有多少”。   当然,算π也有“意外收获”,比如,为了存105万亿位π,存储公司研发了更耐用的硬盘;为了优化算法,科学家改进了计算机的“大脑”,这些“副产品”,才是算π最实在的价值——就像登山时捡到的漂亮石头,本来不是目的,却成了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