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以后谈到台湾,别再用“收复”或者“回归”这两个词了,根据中国的法律,台湾在194

以后谈到台湾,别再用“收复”或者“回归”这两个词了,根据中国的法律,台湾在1945年就已经从日本手中收回了,现在只是内部出现了点问题,我们和台湾要处理的,是内部事务。 1949年日本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正式回归中国版图。这是白纸黑字写在国际法文件里的事实,连当时的国民政府都在台北举行了受降仪式,从那一刻起,台湾的法律地位就已经明确——它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今天再谈台湾问题,用“收复”或者“回归”其实不准确,因为这两个词隐含着“领土曾被他国侵占”的前提,而台湾在1945年就已经回到中国主权范围内了。 这里面有个关键的法律逻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在国际法上属于政权更迭,而非国家分裂。 所以台湾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其主权归属从未发生过变化,两岸目前的政治对立,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内部事务。 从历史脉络看,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更是源远流长。三国时期东吴就派人到过台湾,宋元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设治,清朝时台湾正式建省,这些都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治理体系的一部分。 即便是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那也是殖民侵略的产物,1945年的光复彻底终结了这段非法状态。所以今天的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况完全不同——港澳是被外国长期占据的殖民地,而台湾从来都是中国内政的一部分。 国际社会对此也有清晰共识。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明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同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中国”的可能性。 目前全球18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就连美国在《中美建交公报》中也明确表示“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国际文件和外交实践,都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的定性提供了坚实支撑。 那为什么有人会误用“收复”或“回归”呢?这可能和历史记忆的混淆有关。比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统一台湾,这些历史事件确实用了“收复”一词,但那是针对当时荷兰殖民者和明郑政权的外部侵占而言。 而今天的台湾问题,是同一主权国家内不同政治势力的对立,性质完全不同。 从法律层面看,《反分裂国家法》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这部法律还规定,国家主张通过两岸平等协商实现和平统一,同时保留采取非和平方式捍卫国家主权的权利。 这既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也为和平解决争端留出了空间。所以用“内部事务”来表述台湾问题,既符合法律定义,也符合中国政府一贯倡导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再看看现实层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文化上的认同感是割不断的纽带。从春节包机到两岸三通,从台胞医保同等待遇到陆生赴台求学,这些政策都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推进的内部交流。 即便是民进党当局近年来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依然深厚,比如2024年上海台北城市论坛的成功举办,就反映出民间交流的强烈意愿。这些事实都说明,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外人没有资格指手画脚。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部势力的干扰。近年来某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搞挑衅,试图虚化一个中国原则。但这种做法既违背国际法,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就像塞尔维亚总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斐济总理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些声音都表明,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站在正义一边。中国政府多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 总之,用“内部事务”来表述台湾问题,是基于历史事实、法律依据和国际共识的正确选择。它不仅准确反映了台湾的法律地位,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台湾问题的真相,共同抵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迈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