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8年,农民朱海清在地里干农活,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别干了,快回去,你家来了

1988年,农民朱海清在地里干农活,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别干了,快回去,你家来了个大官!”   “海清,你家里来大官了。”朱海清一脸茫然,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实在想不出家中会有什么“大官”来访。怀着满心的疑惑,他放下手中的农具,匆匆赶回家中。   原来,这位“大官”是李运昌司令。朱海清从小就听母亲说过,“李司令是咱穷苦人的大恩人”。而这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往事。   时间回到1943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时期。李运昌率领的部队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围困,形势十分危急。就在这时,朱海清的母亲张翠屏,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怀着身孕来到了司令部。   她坚定地对李运昌说:“李司令,我熟悉这一带的山路,让我给部队带路突围吧!”李运昌心中满是顾虑,毕竟张翠屏还怀着孩子,这一路危险重重。他劝说道:“大嫂,这太危险了,你还是回去吧。”但张翠屏态度坚决:“李司令,部队有难,我不能不管,我一定要帮这个忙。”   最终,李运昌被张翠屏的勇气和决心所打动,同意了她的请求。在那个漆黑的夜晚,张翠屏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小心翼翼地带领部队在山间穿梭。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每一刻都可能遭遇日军的伏击。但她毫不畏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部队安全地带出包围圈。经过一夜的艰难跋涉,部队终于成功突出重围,而张翠屏也因此累倒在地上。   此后,由于战争的原因,李运昌与张翠屏一家失去了联系。但李运昌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大嫂,数十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他们娘俩的下落。终于,在1988年,经过多方打听,他找到了朱海清。   当李运昌见到朱海清时,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孩子,我找你们找了几十年啊!当年要不是你母亲,部队就危险了,她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朱海清眼中闪烁着泪光,他说:“李司令,我母亲经常跟我说起您,您是咱穷苦人的大英雄,她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这段跨越了半世纪的重逢,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见面,更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在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与子弟兵同甘共苦、生死相依,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而在和平年代,这份深情厚谊依然在延续,成为了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也不能忘记像张翠屏这样默默奉献的普通群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军民鱼水情。                                信息来源: 河北新闻网|《抗战记忆:兴隆“麻利嫂”传奇》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