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尚方宝剑的一品大将,真能被二品官说杀就杀?明朝这规矩有点迷啊!” 今天看史书,1629年有个事挺震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正二品)用了点计策,把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正一品左都督,也有尚方宝剑)给斩了。按理说,这么大的官,砍头得皇帝点头才行,袁算是先斩后奏了。毛文龙在皮岛那块儿,手下好几万兵,专门捣后金的老窝,作用挺大但也挺能折腾,虚报人数、吃空饷这些毛病不少。袁杀他有理由也符合程序。但坏就坏在杀得太突然、太简单了!捅了马蜂窝了,毛文龙那些个铁杆手下,像孔有德、耿仲明这些狠人,一看老大这么没了,寒了心转头就投了清军,连人带船还有珍贵的红衣大炮全打包送过去了! 这直接让清军实力大涨。更糟的是,毛文龙一死,他那支牵制后金的队伍就乱了散了。才过了半年,皇太极就绕道打到了北京城下(己巳之变)。明朝辽东这边重要的牵制力量没了,后金再没后顾之忧,战局天平彻底歪了。所以啊,有时候解决内部问题,真得看准时机、讲究方式,一个冲动的决定,赔上的可能是一个王朝的未来。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