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三伏天,把肺里的寒气“轰出去”,孩子鼻炎少折腾,一天比一天通畅 马上就要入三伏了,这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天地间就像个大蒸笼。 对鼻炎的孩子来说,三伏天可不是单纯“熬热”,而是把肺里积了一整年的寒气“连根拔起”的黄金期——错过这30天,又要等一年! 中医讲“肺开窍于鼻”,孩子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根源多是肺里藏了寒气。就像冬天冻住的水管,寒气堵在鼻窍,怎么通都没用。 但三伏天不一样,人体毛孔张开,就像打开了排寒的“窗户”,这时候把寒气赶出去,比秋冬调理省力十倍! 三伏天排寒,就用“盐包敷脐”法 肚脐(神阙穴)是孩子的“护命穴”,连通着肺、脾、肾三条经络,也是寒气最容易钻进去的“漏洞”。 三伏天用粗盐包敷肚脐,借天热、人热、盐热“三股热力”,能把肺里的寒气“蒸”出来,方法简单到家长一看就会: 具体做法: 1. 抓一把粗海盐(颗粒越大越好),装进棉布袋子里,缝好口; 2. 蒸锅上汽后,把盐包放进去蒸5分钟(别用微波炉,蒸汽能保留盐的温性); 3. 晾到不烫皮肤(约40℃),给孩子敷在肚脐上,盖块毛巾保暖,每次15分钟,三伏期间每周5次。 为啥这么灵? - 三伏天阳气浮于体表,孩子皮肤毛孔张开,盐包的温热能顺着肚脐钻进肺里,就像给寒症的肺开了“暖气”; - 粗盐性温味咸,既能温通经络,又能软坚散结,对付鼻窍里的肿胀、堵塞特别管用; - 神阙穴是先天之本,刺激它能唤醒脾的运化,从根源减少痰湿生成,避免鼻炎反复。 三伏贴+盐包,效果翻番 老祖宗传下来的“三伏贴”,配合盐包敷脐,能给孩子的肺加层“防护罩”: - 初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选麻黄、细辛、白芥子等温肺散寒的药,贴在肺俞、大椎这些穴位; - 贴完当天用盐包敷肚脐,能让药性顺着经络走得更深,把寒气“赶尽杀绝”。 家长要记住,三伏天别给孩子吃冰饮、吹空调贪凉——这些行为就像一边开窗排寒,一边又往屋里泼冷水,盐包敷得再勤快也没用。 反而要多让孩子晒晒太阳、喝碗生姜小米粥,借天力养阳气,才能把鼻炎“断根”。 家长最关心的2个问题 1. 孩子皮肤嫩,盐包温度别超过45℃,敷的时候隔层薄布,避免烫伤; 2. 若孩子鼻炎正犯,流黄涕、鼻子疼(有热象),先停盐包,等清热后再用。 三伏天是老天爷给鼻炎孩子的“补偿期”,用对了方法,孩子的鼻子会一天比一天通畅。别觉得麻烦,坚持这30天,秋冬就能少看医生、少遭罪,孩子能安安稳稳睡觉、清清爽爽上学,比啥都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