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7月12日,湖南长沙,两个孩子打完羽毛球打车回家时,司机看到他们要去的是高档小区,竟中途停车,要求多加10块钱车费!孩子害怕不已,只好付了仅剩的6块钱,事后父母得知愤怒不已,要求平台道歉并且退还6块钱! (信息来源:潇湘新闻——晨意帮忙丨乘客坐网约车中途被要求额外付费?享道出行:对涉事司机永久封禁) 手指一点,车就到眼前。网约车带来的便利,早已是都市生活的常态。7月12日中午,两个刚打完球的学生就用APP叫了辆网约车回家。 他们在平台支付了10.69元的车费,本以为这趟行程会顺顺利利的,谁知车开到一半,司机竟毫无征兆地结束了订单,紧接着便要求她们额外支付10元。他们已经支付了一部分钱,怎么还要加价? 司机给出的理由,荒唐得近乎可笑:“你们住的是高档小区,多付点钱是应该的!”这番逻辑,无异于现场发明了一种“富人税”。 两个孩子一下懵了,告诉司机身上总共只剩6块钱。为了下车,他们只好把这仅有的6块钱转给了司机。车到目的地后,司机特意下车追上来,直到亲眼确认手机上那6块钱到账,才算放了心。 其中一名女孩的父亲得知后,怒不可遏。他立刻向平台投诉,态度很明确:司机必须受到应有的处罚,并退还多收的6块钱。 在他看来,司机的行为已经踩了法律的红线。司机中途结束订单,就是为了避开平台的录音录像,还专挑两个涉世未深的孩子下手,觉得她们好欺负。 这种做法简直拦路要钱没区别。要是当时两个孩子身上一分钱没有,他是不是真敢把人扣在车上?”这简直是对两个孩子人身安全的直接挑战。 面对投诉,平台方的反应倒也迅速。起初提出可以退还全部车费,但熊先生坚持只需要退那6块。两天后相关平台给了出租车司机应有的处罚:涉事司机永久封禁。 然而封一个司机、退一点钱,真能根治这种乱象吗?许多人觉得平台不能总是等出了事再来“善后”。个别司机的恶劣行为,损害的不仅是某个乘客的利益,更是整个行业的信誉。 司机之所以敢提前结束订单再行勒索,恰恰说明他可能找到了规避平台监管的漏洞。这提醒平台,技术上的防范必须跟上,要让录音录像这类安全措施真正成为所有司机的“紧箍咒”,而不是一个可以被轻易绕过的摆设。 回看网约车的发展,不少人表示早年间为了抢生意,司机们那种诚恳与客气,似乎越来越少见了。当然司机师傅们挣的都是辛苦钱。但辛苦,绝不能成为违规收费甚至敲诈的理由。任何行业的从业者,都必须守住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说到底一个安全、公平的出行环境,需要乘客、平台和监管机构一起用力。那么,面对这类加价行为,平台在退款和封号之外,还能拿出什么更有效的办法,来守护每一次出发的安宁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