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微风]1959年,毛主席直言:“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还要试验吗?如果实行包产到

[微风]1959年,毛主席直言:“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还要试验吗?如果实行包产到户,两年不到,就会两极分化就有人会讨小老婆。”这是刚开始搞人民公社毛主席说的,不得不说看问题是真毒辣! 1959 年,中国陷入了发展困境。“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 倾错误肆意蔓延,使得国民经济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在这样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自 1959 年起,全国范围内遭遇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北方地区遭受的特大旱灾导致粮食极度匮乏,许多地方出现了民众饿肚子的现象,甚至在部分地区,还发生了饿死人的悲剧。 在这种艰难时刻,毛主席做出了深刻论断:“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还需要试验吗?如果实行包产到户,不出两年就会两极分化,甚至有人会讨小老婆。” 乍一听,这句话直白明了,然而细细品味,其中却蕴含着毛主席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实际上,早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包产到户的设想就已经被人提出。1956 年,浙江永嘉县率先进行了尝试,这一举措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遗憾的是,在后续开展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这种尝试被否定了。 1959年上半年,为了纠正之前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错误,部分地区短暂地推行了 “包工包产到户” 的做法。然而,在庐山会议之后开展的整风运动里,包产到户再次被视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表现,遭到了严厉批判。 那么,毛主席为何对包产到户持有如此坚决的否定态度呢?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刚刚踏上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公社这种集体化的生产模式,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全力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一旦实行包产到户,农村大概率会重新回到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个体经营状态。如此一来,在集体化时期辛苦建设起来的水利设施,以及大力推广的农业技术,可能会因为缺乏统一管理和维护而逐渐荒废。 况且,不同农户之间在劳动力数量、生产技能水平以及家庭资产状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一旦实行个体经营,那些条件较好的农户可能会迅速积累财富,而条件较差的农户则极有可能陷入贫困,这种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显然与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共同富裕理念背道而驰。 后续的实践也印证了毛主席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20 世纪 60 年代初,安徽等地推行了 “责任田” 制度,其本质其实就是包产到户。 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产量,对当时严峻的粮荒起到了缓解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户开始雇佣劳动力,农村的贫富差距开始逐渐显现。 1962 年,毛主席在北戴河会议上,再次严厉地批评了 “单干风”,而包产到户正是 “单干风” 的典型代表。毛主席着重强调,农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集体化道路,绝不能让资本主义复辟的情况发生。 在当时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对包产到户的审慎考量,完全是出于坚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坚定决心。他希望通过坚持集体化道路,实现国家的长远稳定发展,最终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尽管在后来特定的历史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深刻理解毛主席当年论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