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登上王位那一刻起,被诛杀的结局几乎已经注定。秦朝末代君主子婴虽然能设计诛杀权臣赵高,却依旧无法逃脱身死国亡的命运。子婴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继位,又是怎么走向这个悲惨的结局? 秦二世胡亥登基后,不仅大肆屠杀兄弟宗室,还将朝政几乎全权交给赵高等人,自己只顾荒淫享乐。因此,本就不堪重负的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全国各地迅速响应,一时之间,大秦在关东的统治已危如累卵。 然而,胡亥依旧被赵高等人蒙在鼓里,直到项羽打败章邯、刘邦兵临武关,胡亥才发现自己已经大势去矣。赵高也在这时将胡亥杀害,扶持子婴登基。子婴就是在这样一个内有奸臣弄权、外有起义军叩关的情况下仓促继位。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子婴竟然能在赵高大权在握的情况下,迅速设计将其诛杀,重新将朝政掌控在自己手中。 可惜的是,历史交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公元前207年10月,在子婴登基46天后,刘邦就打破武关、崤关,兵临咸阳城下。子婴手下的文武百官也多半逃出咸阳投降刘邦,子婴自知大厦已倾。不得已之下,子婴和自己的妻子、孩子用绳子绑缚住自己,坐上白马拉的马车,穿着素服并携带玉玺、兵符等宝物出城投降。秦朝就此灭亡。不过,刘邦并没有杀害子婴,相反,还一度想在自己当关中王后任命子婴为国相。 但是,当项羽率兵入关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项羽违背前约,不承认刘邦可以称关中王的功绩。不仅如此,他还将秦朝宫室、陵墓一把火焚毁。项羽也不像刘邦那样善待子婴,而是将其杀死,并对秦朝残存的宗室贵族进行大规模屠杀。子婴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面对秦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子婴不可能力挽狂澜。因此,当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刻起,等待他的注定是悲惨的结局。 参考资料 《史记》、《资治通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