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山姆会员商店近期因选品策略调整引发的争议,核心在于会员制商业模式与消费者信任之间的冲突。以下基于公开讨论和行业分析,梳理事件背后的关键问题及潜在原因:
一、争议焦点:选品“降级”与会员价值缩水
商品替换引发不满
山姆下架了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高复购率口碑商品,转而引入好丽友派、溜溜梅、徐福记等大众品牌产品。会员质疑:
差异化消失:支付260元/年(卓越卡680元)会费,本为购买“独家精选商品”,如今却与普通超市货架趋同。
品质争议:低糖好丽友派虽宣传“减糖80%”,但配料含起酥油、安赛蜜等添加剂,被批“实际甜度高”“不健康;卫龙、盼盼等品牌包装被弱化(如“PANPAN”标识),被指刻意淡化品牌大众感。
情绪价值崩塌
会员制超市的核心是提供“身份认同”与“筛选服务”。此次调整被视作对中产消费期待的背叛——“花会员费买便利店同款”。部分消费者称将转向盒马、Costco等竞品。
二、潜在原因:商业策略调整与管理变动
供应链降本压力
压价供应商:山姆被曝要求供应商降价,部分中小厂商为保利润或降低品控标准。例如鸡蛋认证标准从国际机构改为国内机构,引发健康疑虑。
特供商品缩水:智利西梅被替换为溜溜梅同源产品,虽称“定制款”,但消费者认为仅是包装升级而非品质提升。
管理层换血与战略转向
2025年1月,沃尔玛中国董事长及山姆负责人变更为MukSookYee,新团队被指更侧重短期利润:
下架低毛利高口碑商品(如蛋黄酥),上架高毛利大众商品;
取消洗车等会员权益,卓越卡回馈金规则缩水。
扩张与品控失衡
山姆计划年新增8-10家门店(此前年均0.6家),但供应链管理未同步升级:
前员工爆料品控下降(如牛奶含塑料片、牛肉饼有橡皮筋);
投诉量4年激增11倍,反映管理漏洞。
三、行业视角:会员制模式的信任危机
“严选”承诺动摇
山姆以4000个SKU(普通商超约3万)打造“闭眼入”口碑,但近期选品偏离“宽品类、窄SKU”原则。例如烘焙区新品减少,网红爆款(麻薯、瑞士卷)迭代停滞。
竞争红海中的定位模糊
盒马、Costco以生鲜和独家商品分流用户,山姆却引入更多国产贴牌商品,被调侃“山姆盒马化,盒马大润发化。
四、消费者行动与企业应对
退卡潮隐现:虽门店称“暂无集中退卡,但客服承认咨询量激增;社交平台“不续卡”声量高涨。
山姆回应:
下架争议商品(好丽友派、卫龙);
称“会员意见纳入选品策略,但未解释逻辑调整原因;
警告追究“恶意诋毁,被批回避核心问题。
五、深层矛盾:中产契约的瓦解
山姆的危机本质是“付费信任”体系的崩塌——当会员费无法兑换稀缺性与品质保障,差异化护城河便逐渐干涸。若无法平衡扩张速度与品控标准,山姆或从“中产灯塔”沦为“大包装沃尔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