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762年,朝鲜的英祖为了能让世孙顺利继位,做出了一个极其残忍的举动。他把自己年仅27岁的世子李愃,关进了一个米柜里,并且不给任何食物和水,就这样,八天之后,李愃被活活饿死了。 27岁便被父亲亲手杀死,杀戮的方式过于残忍,被关在柜子里长达一周,活生生饿死。 起初,思悼13岁时曾与英祖有一番对话,英祖问他。“今闻所对,可见汝平日不虚读也。第以汉朝言之,何帝为优?”思悼回答说“文帝也。” 英祖不解“汝之气质,必好武帝,而反好文帝,何也?……是欺予也,尔心必以武帝为快而何优文帝也?” 思悼表示自己更欣赏能创造文景之治,与民休养生息的汉文帝,然而英祖认定他更喜欢雄才大略,派卫青霍去病重创匈奴的汉武帝。 不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标榜君权神授。亦或者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推恩分化,削弱王国。最后重金夺爵。 英祖之所以问思悼此话,似乎并饱含着试探的意味,想要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更倾向于有仁心的汉文帝,还是倾向于雄陶大略,想要成就一番伟业的汉武帝。 英祖是伊祖城按司惠祖之子,1253年到1259年英组一直担任摄政,直到1260年才得以继位建立英祖王朝,他的母亲本就是婢女,出生低贱,有说法称就是这一背景也影响了英祖,对英祖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后来同父异母的兄弟景宗先于他登基,又让他的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转变。 英祖尚且年轻,踌躇满志时,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后来这一位儿子病死了。直到四十多岁时,才终于有了思悼。 英祖一心想让思悼成为完美的君主,不管是人格和政治都要求十全十美,然而这是颇为不现实的,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思悼也开始逃避现实。成为后来有精神状况的原因之一。而且东宫殿的内人曾经伺候过景宗,对思悼也颇为宠溺,导致思悼沉迷于军事游戏,荒废了学业。 这便催生了思悼与英组之间的进一步摩擦。 后来在1747年宫中流行天花时,英祖便前往庆德宫躲避,李愃(即思悼)想去问安,被英祖婉拒,让他尽心侍奉仁元皇后即可,不必问安,后来便猜测称这是父子间有隔阂的证据。 在1752年英祖下令禅位时,李愃就冒着隆冬,跪在宫外,不停磕头,“额血沾于席”,请求英祖收回成命,最后英组也“如他所愿”,但后来随着仁元王后的过世,李愃伤心欲绝,精神状况也进一步恶化。 有说法称,此事李愃就开始虐待,甚至杀害身边的宦官。 原本他也算天性孝友聪明,后来一切已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1976年思悼生日之时突然发狂。英组也亲眼目睹了儿子的狂症,对他更加失望。 后来的告变书成了事发的导火索。在看完告变书后,英祖大怒,当场付之一炬岁月。随后就向整个朝廷告知了世子的不轨行为,想要决心要废除世子。 斥责思悼说“汝搏杀王孙之母,引僧尼入宫,西路行役,北城出游,此岂世子可行之事?” 他要世子自杀,然而思悼自缢多次未果,英祖索性直接让人把他关入了米柜之中,最后在7月12日时,思悼被活生生饿死,儿子死后,英祖开始悲伤和后悔,便将世子复位,追封他为“思悼”。 参考资料: 《世界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