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一度医药
在医药行业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趋势下,百时美施贵宝(BMS)与辉瑞于近日宣布了一项重要举措——从2025年9月8日起,通过“Eliquis360Support”患者支持计划,以当前标价40%的折扣向符合条件的美国患者直接销售抗凝药物Eliquis。这一行动不仅为特定患者群体减轻用药负担,更成为行业内非肥胖类品牌药物DTC模式的首次探索。
直击患者痛点,DTC计划聚焦用药成本
Eliquis作为2024年全球畅销药物之一,年销售额达133亿美元,主要用于预防血栓等疾病。但对于无保险、保险不足及自付费患者而言,其用药成本一直是不小的压力。
根据两家公司披露,该药物当前30天供应量的标价为606美元,而通过新的DTC计划,患者只需支付这一价格的60%(即每月约346美元)。对比之下,目前有商业保险、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或医疗补助(Medicaid)的患者,每月自付费用平均在2至54美元之间,新计划将大幅缩小无保险患者与参保患者的用药成本差距。
同时,该计划支持药物直接配送至美国50个州及波多黎各,进一步提升了购药便利性。BMS和辉瑞表示,此举是对“Eliquis360Support”计划的扩展——该计划原本主要提供健康宣教和保险相关协助,如今新增直售功能后,将更直接地解决特定患者的实际需求。
多重背景驱动,药企布局应对行业变化
这一决策的出台,与当前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动态密切相关。
从政策层面来看,Eliquis是《通胀削减法案》(IRA)框架下首批接受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价格谈判的药物之一。根据谈判结果,其30天供应量的医保最高公允价被定为231美元,较原医保成本降低56%,这一价格将于明年正式生效。
BrookingsInstitution的报告显示,包括Eliquis在内的三种药物,将贡献该谈判计划超半数的成本节约额。
从市场竞争角度,Eliquis的市场独占期将于2028年4月结束,BMS预计届时将有至少8种仿制药上市。BMS首席商务官AdamLenkowsky曾公开表示,仿制药的涌入可能导致Eliquis的市场份额“快速下滑”。在此背景下,提前通过DTC模式锁定患者群体,成为药企应对竞争的策略之一。
此外,LeerinkPartners分析师指出,此举可能也是对特朗普政府“最惠国”行政令的回应——该政令旨在使美国药品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接轨。而对于辉瑞而言,DTC并非新尝试:2011年曾直接向患者销售他汀类药物立普妥(Lipitor),去年还推出了“PfizerForAll”线上平台,此次与BMS合作,可视为对该模式的进一步延续与拓展。
DTC模式升温,行业影响待观察
近年来,医药行业DTC趋势逐渐显现。2024年1月,礼来推出“LillyDirect”平台,销售包括肥胖症药物Zepbound在内的产品;其竞争对手诺和诺德也在今年推出了类似计划。但与这些聚焦肥胖类药物的尝试不同,Eliquis的DTC计划被分析师认为是“首个非肥胖类品牌药物的此类尝试”,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参考样本。
对于药企而言,这一计划的风险相对可控。LeerinkPartners分析称,“由于Eliquis已向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BM)提供高额返利——IRA谈判前,其在MedicarePartD中的返利比例约为40%,因此该计划不会对BMS和辉瑞的净定价造成实质性压力。”
从患者角度,除了DTC计划带来的直接降价,医保政策的调整也将提供保障——MedicarePartD的改革已将包括Eliquis在内的处方药年自付费用上限设定为2000美元。多重政策与市场措施的叠加,正逐步构建更友好的患者用药环境。
随着明年CMS谈判价格生效、仿制药上市倒计时开启,BMS与辉瑞的这一DTC布局能否在保住市场份额的同时,推动行业定价模式创新,值得持续关注。而对于患者来说,更多元的购药渠道和更可负担的价格,无疑是最直接的利好。
参考:bio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