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信建投 | 医药大健康本周核心推荐

随着2024年海外市场逐渐回暖,部分国内CXO企业24年新签订单端展现良好增长趋势,25H1整体海外需求仍旧较好,25年有望逐渐在业绩上开始体现;国内投融资整体处于底部,恢复预计仍需要一定时间。细分来看,临床前及临床CRO行业24H2价格底部企稳,25年部分细分领域需求有所增加。CDMO早期项目价格战有所趋缓,海外业务增长强于国内。CXO行业25Q1整体开始恢复增长,但部分企业受24年Q1基数较高影响仍有所承压,25Q2行业预期维持复苏趋势。

全球视角:外部挑战加剧,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从国际比较优势看,中国具备人口与内需优势、制造与供应链优势,同时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中国资产出海数量也持续提升。美国在创新与早期研发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具有高定价的内需市场。虽然外部挑战加大,但海外市场仍有很大机会,建议同时关注国内份额提升及出海的机会。

立足于内:稳住国内根基,拥抱创新与整合。(1)政策展望:改革进入深水区,高质量增长成为常态。2025年下半年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优化、多元化支付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2)制药产业链:集采优化、积极创新转型,关注供应链安全。(3)器械:看好进口替代和并购整合机会,积极关注AI和脑机接口等新技术方向。(4)关注中药、药店、流通、医疗服务及疫苗等行业经营触底回升节奏及长期转型升级方向。

开拓于外:把握节奏与路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1)创新药:中国创新闪耀国际舞台,产业趋势持续强化。(2)制药上游及生命科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3)原料药:关税扰动短期有限,关注行业转型机遇。(4)器械国际化:坚定看好出海趋势,关注部分创新器械自主销售和BD机会。(5)血制品出海:静丙赋予血制品出海契机,血制品海外注册持续推进。(6)疫苗出海:模式趋于多元,进度有望加速。

风险提示:药械招采及控费政策严于预期:若国内药品或器械集中采购范围扩大、降价幅度超预期,或医保控费趋严,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影响企业盈利预期。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强于预期:若医药行业出现同质化产品供给过剩、新进入者加速涌入等情形,可能导致价格战加剧和市场份额争夺白热化。创新药及器械审批进度不及预期:创新药及器械审批过程中存在资料补充、审批流程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审批周期延长等风险。外部环境变化难以判断: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可能影响下游需求,此外还需要考虑国际关系、气候变化、通货膨胀及汇率和利率等方面的风险。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CXO行业最新投资观点:海外需求维持复苏,订单业绩持续改善》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7月13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贺菊颖SAC编号:S1440517050001/SFC编号:ASZ591

袁清慧SAC编号:S1440520030001

王在存SAC编号:S1440521070003

刘若飞SAC编号:S1440519080003/SFC编号:BVX723

汤然SAC编号:S1440524100001

《中国创新药:出海黄金时代,游到海水变蓝》

报告背景: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从数量和金额均出现重要突破,跨国药企深化与中国创新药企的战略合作乃大势所趋,此举将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后续出海浪潮趋势如何演绎,已成为市场高度瞩目的焦点。

报告亮点:我们相信,本篇报告无论是对于产业界还是投资界,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我们全面深入剖析了跨国药企(MNC)的在研管线、战略重心及核心诉求,预测其未来BD可能的重要方向;全面评估了三大重要疾病领域的基石药物、新兴靶点及新技术的变化;深度评估了中国创新药资产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本篇报告:

1、梳理了MNC的专利悬崖情况、在手类现金资产情况,直观客观分析MNC做BD的意愿和资金实力。

2、分析梳理了各家MNC的战略重心、和BD方向的可能性探讨,对MNCBD的战略性方向进行全局性概览。

3、分为肿瘤、代谢、免疫三大板块,详细梳理对比分析了各重点方向/靶点领域的MNC布局和中国相应创新药资产情况,分析梳理后续潜在重点关注项目。

核心观点:

中国创新药出海BD浪潮蓬勃。主因中国创新药实力增强,十年创新努力终开花结果。而与此同时,MNC重磅药物专利悬崖即将到来,大多现金充沛,BD迫在眉睫。尤其例如BMS未来5年可能面临收入占比69%的专利悬崖且手握109亿美元类现金,默沙东未来5年可能面临收入占比63%的专利悬崖且手握137亿美元类现金。BD思路可能性:(1)专利悬崖领域,(2)新进入者领域,(3)小产品多但缺重磅领域,(4)新技术。

预计中国出海BD持续蓬勃。25H2重点关注肿瘤领域的PD-1/VEGF,PD-1/IL2,EGFRADC,DLL3ADC,DLL3/DLL3/CD3,代谢领域的GLP-1,ActIIR,Amylin,免疫领域的TSLP、TYK2、TCE、PDE3/4。2026年及后续重点关注肿瘤领域的双抗ADC如EGFR/Her3ADC,EGFR/c-metADC、多抗TCE如GPRC5D/BCMA/CD3,代谢领域的GGG+X,免疫领域的TCE、TL1A、IRAK4protac、TSLP、多抗等。

细分板块来看:

1、肿瘤:从“PD-1+化疗”转向“下一代IO+下一代ADC”。肿瘤是市场规模最大的疾病领域,孕育近300亿美元药王。PD-1后时代,下一代IO+下一代ADC将成为肿瘤领域的制高点,我们预期也会成为MNC在肿瘤领域的BD重点。下一代IO领域中,此前MNC探索多年但未出有效成果,当下需BD中国创新资产有如PD-1/VEGF,PD-1/IL2加速跟进。ADC领域中,MNC曾在Her2/Trop2探索中领先,现在开始BD引入中国的新兴靶点ADC和双抗ADC等。肿瘤领域潜在MNC买家有:缺少下一代IO的阿斯利康,持续补强ADC的辉瑞、默沙东,处于追赶者状态的艾伯维、BMS、罗氏、GSK等。

2、代谢:从追求减重幅度,到减脂增肌和综合代谢管理。心血管代谢是重要的疾病领域,影响人群广,基石药物GLP-1或将成为新药王。我们预期在MNCBD方向上:(1)GLP-1将成为必备基础款,对于新进入者来说,直接选择口服GLP-1最有可能性。(2)减脂增肌/保肌将成为BD弯道超车重点方向,尤其是已经验证的ActRII通路,如果相比礼来Bimagrumab有进一步优化则估计会受到MNC的重点关注,或者是Amylin当中副作用相对较为温和的。(3)双靶/三靶+X将成为锦上添花的综合代谢管理探索。代谢领域潜在MNC买家有:意图全面布局的诺和诺德,追赶者阿斯利康,新进入者罗氏、艾伯维、默沙东等。

3、免疫与炎症:新生物学靶点、新工程学技术。免疫与炎症是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疾病领域,已涌现多款百亿美元级别重磅药物。我们预期在MNCBD方向上:(1)新兴靶点:STAT6、TL1A、IRAK4、TSLP等,(2)工程学革新方向:双抗、TCE、Protac等。免疫与炎症领域潜在MNC买家有:持续补强的自免龙头艾伯维、强生、赛诺菲,新兴发力者罗氏、GSK、阿斯利康、默沙东等。

投资建议:中国创新药管线国际化竞争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看好相关创新药及制药企业。

风险提示:审评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审批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中国创新药:出海黄金时代,游到海水变蓝》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7月12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贺菊颖SAC编号:S1440517050001/SFC编号:ASZ591

袁清慧SAC编号:S1440520030001/SFC编号:BPW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