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提起马林波的名字可谓路人皆知。俗话说,人到退休车到站。可马林波自退休以来始终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做一事,守一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休不褪色”的高尚情怀,让“凡人善举”成为社区最动人的底色。
从“住客”到“主人”
牡丹社区建成于1983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老旧小区。前些年,因这里的环境脏乱、设施老化,马林波曾动过搬家的念头。但随着近年来城市更新的推进,牡丹社区环境的蜕变让他重拾归属感——不仅放弃了迁居计划,还斥资6万元翻新房屋,用行动表达对社区的认可。
“社区好了,家才真的好。”这份对家园的深情,让马林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时,他主动走进邻里议事会,用理性与温情化解矛盾。面对“拆花坛建健身区”的争议,他提出“保留绿化、移位重建”的折中方案,既守护了老人对花花草草的眷恋,又满足了年轻人的健身需求。
从“建言”到“实干”
马林波常说:“退休不是终点,能为大家做点事,日子才过得更有滋味儿!”
平时,在牡丹社区,人们总能看到马林波忙碌的身影:楼上漏水引发邻里纠纷,他用“拉家常”的方式,用“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让双方心服口服——他是矛盾调解员;孤寡老人行动不便,他上门送饭送药,陪老人唠嗑解闷。社区卫生死角堆积杂物,他带着扫帚、铁铲逐个清理,秋冬扫落叶、春夏清淤泥,寒来暑往从未间断——他是社区守护者;作为“沈飞”职工家属,他常向居民讲述航空工业的奋斗故事,让“自立自强”的精神融入社区文化。社区组织“好家风”分享会,他用自家“孝老爱亲”的日常,感染着每一位听众——他是文明传承人。
从“一人行”到“众人和”
熟悉马林波的人都知道,平时他的口袋里总装着两样东西:一张社区网格员的联系卡,方便随时反映居民诉求;一小盒速效救心丸,以备邻里突发状况之急需——他用“做一事、守一心”的执着,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让奉献成为日常。
马林波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像一粒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起初,他独自清扫落叶时,总有人远远观望;如今,年轻人主动接过他手中的扫帚,银发老人也依样学样组成“巡逻队”维护小区安全……社区志愿者队伍从最初十几人发展到上千人,马林波始终是那个走在最前面的人。
平凡不等于平庸,善良自有力量。如今,牡丹社区的“志愿红”已由“点滴星光”化作千人同行的“璀璨星河”。无数如马林波一样的凡人,以各自的善行义举让“家”的温度漫过围墙,让“社区是我家”成为“动人的风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特约记者:吕良德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