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可能解释不了网约车经济。网约车司机占据了生产资料,提供了劳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可能解释不了网约车经济。

网约车司机占据了生产资料,提供了劳动力,付出了劳动时间。

车是自己买的,油和电是自己加的,车是自己开的,而且付出了每天12个小时的劳动时间。生产资料,劳动力,劳动时间都是自己的。

马克思主义剩余劳动价值理论的前提之一是劳动力商品化。

更进一步讲,劳方出卖的是自己的劳动力,生产资料是由资方提供。

劳方的必要劳动时间,可以对冲资方的成本。资方的利润,则来源于劳方的必要劳动时间。

更进一步讲,剩余劳动价值的创造,是需要榨取的,强迫的。

但是网约车的出现,颠覆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劳动价值理论。

一方面,是劳方既需要提供劳动力,也需要承担生产资料,资方只提供信息服务。

二是,资方没有强迫劳动,劳方主动承担剩余劳动时间。

三是,在分配上,资方打破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划分,主要是劳动时间,资方就参与到剩余劳动价值的分配。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剩余劳动价值理论,基本的解释不了网约车经济。

一旦Robotaxi普及,劳工一方从人变成了机器,那么劳方和资方的阶级属性就消失了,剥削就不存在了,剩余劳动价值理论也就无从谈起了。

人一旦被数据化,那么这种大数据下的剥削,将无比隐秘,无比紧张,无比充满逻辑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