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抗战中,杨勇率主力部队冒着严寒在山沟里伪装隐蔽,等了三天三夜后,鬼子的重装车辆蜂

抗战中,杨勇率主力部队冒着严寒在山沟里伪装隐蔽,等了三天三夜后,鬼子的重装车辆蜂拥而至,杨勇吼道:轻重机枪、掷弹筒、手榴弹给我猛烈开火!

寒风凛冽的山沟里,八路军战士们猫着腰隐蔽着。

身上的枯草和树枝沾满霜花,手脚冻得发麻,但没人敢动弹一下。

带头的将领杨勇和大家一样,在这冰天雪地里已经趴了三天三夜。

他们等的就是一股西去的日军重装车队。战士们心里头嘀咕,鬼子咋还不来?是不是埋伏暴露了?有些人的焦急写在脸上。

时间回到几天前。

为了打好这一仗,杨勇带着干部们,扮成打柴拾草的老百姓,悄悄摸到鬼子必经的路上。

他们把地形摸了个透,哪里能藏人,哪里好打枪,一清二楚。

回到驻地,队伍严守灯火管制,天不亮就得爬起来,顶霜冒寒钻进这条山沟里埋伏起来,大伙儿憋着一股劲,就等着鬼子来撞枪口。

下午太阳偏西,山沟里格外安静。就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当口,指挥所的电话突然“叮铃铃”响起来。接电话的杨勇团长,脸上的神情一下子舒展开了。

他对战士们说:“鬼子的车队来了,在路上了!”话刚说完,曾思玉就冲出了指挥所,几步爬上高处观察点,举起望远镜往东边瞧。

可不是嘛,远处公路上腾起一条黄龙似的烟尘,夕阳下鬼子的汽车挡风玻璃反射出一串刺眼的光点。曾思玉兴奋地大喊:“看见啦!鬼子车队!好几十辆车,往西边开来了!”

杨勇团长也赶紧赶到观察点看个真切,并立刻吩咐参谋给参谋长彭雄打电话,迅速把敌情报告给旅部。

没过一会儿,彭雄参谋长带来了代旅长李天佑的指示:把这股鬼子车队放过去,别打!原来,鬼子赶了一天路,眼看天色擦黑,这天黑前他们肯定会在前面的午城镇宿营,不太可能继续往前走了。

按照咱们往常摸到的鬼子脾气,他们晚上不敢在山里瞎折腾,躲着不敢动。

旅长判断,得等鬼子第二天再上路时,在预定好的张庄、井沟那片地方埋伏起来打!这才叫好钢用在刀刃上,命令很快就传到了各部队。

天黑透后,派出去的侦察员跑得满头大汗,回来向杨勇报告:整整四十五辆鬼子的大汽车,停在午城镇到旁边大宁县的那条公路上歇着了!

有十几个鬼子还爬上了公路北边的一个光秃秃小山包放哨。

杨勇又追问了一遍消息准不准,侦察员回答得很肯定:侦察参谋亲自看着了,让赶紧回来报告。

杨勇一听心里有底了,立刻给三营下令:按原计划,夜袭午城镇!给我狠狠打鬼子的汽车队,打响头一炮!三营战士闻令而动,悄无声息地逼近目标。

到了夜里十点来钟,战斗打响。三营派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直扑北边无名高地,要吃掉那伙放哨的鬼子。鬼子们仓促占了那小高地,胡乱挖了些简陋工事。

杨勇早有叮嘱:集中兵力火力,配合要默契!战士们借着镇子上的房屋和旁边河道山沟的掩护,从好几个方向同时往上压。

轻重机枪的吼叫声、掷弹筒“咚咚”的发射声、手榴弹“轰隆轰隆”的爆炸声,猛地一下子在山沟里炸开了锅。

这下可热闹了!鬼子的汽车一辆接一辆被打着了火,爆炸开来。

枪炮声、手榴弹的炸响、汽车油箱炸开的巨响,混在一块在山谷里嗡嗡地回响。

浓烟滚滚,火焰冲天,把整个午城镇连带旁边的山沟河川照得通红透亮,像是白天似的。

远处都能瞧见镇子上烧成一片火海。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把鬼子全打蒙了。

他们暴露在燃烧汽车的火光下头,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想找地方躲,可越躲越显眼。

咱们战士的枪弹追着他们的影子打,汽车上的弹药又接二连三爆炸,搞得鬼子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

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咱八路军准备充分,这仗打得又猛又狠!

战斗打得干脆利落,两个钟头就解决了。

三营教导员刘西元在电话里给杨勇报喜:打死了三百多鬼子,烧光了四十五辆汽车,还缴了些战利品!咱们这边只伤了三个同志,真是小代价换了个大胜利!杨勇高兴得直夸:三营打得好!干得漂亮!端掉了鬼子老窝,汽车也全报销了。

战斗结束,战士们扛着刚到手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掷弹筒,还有人披上鬼子的大衣、扛着军毯,一个个兴冲冲地往集合地走。

这一仗打得痛快,大伙儿的劲头更足了,都憋着劲儿准备找机会消灭更多的鬼子!

几十年后,午城镇的那场猛火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场干净利落的胜仗一直被人们记着。

当年跟着杨勇趴在冰天雪地里打伏击的将士们,多数都已离去。

比如杨勇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离开了我们。

2010年,曾思玉将军——当年那个爬上高岗举起望远镜第一个发现鬼子车队、后来战功卓著的老红军战士,也在武汉与世长辞,享年百岁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