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他身中16弹壮烈牺牲,蒋介石扶棺痛哭,日军为保护遗体停战一天 身中十六弹:张

他身中16弹壮烈牺牲,蒋介石扶棺痛哭,日军为保护遗体停战一天 身中十六弹:张自忠殉国与那超越敌我的敬意 1940年5月,中日双方鏖战正酣。彼时,日军集结重兵,锋芒直指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张自忠部所在的湖北宜城南瓜店地区。 面对强敌压境,张自忠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在每场战斗前,他都会先留下遗书。如果活着回来,就销毁。这一次也不例外。 “万一不幸而拼完了,我与弟等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四万万同胞父老!”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张自忠留下的绝笔信墨迹未干,决心已如铁铸。 5月15日,张自忠率总部和74师抵达南瓜店。然而,他那时并不知道,由于集团军总部无线电通信频繁,日军通信部队已经侦听到电台确切位置。 5月16日,日军第39师团调集5000多人,开始包围张自忠的集团军司令部。当时张自忠身边,也就1500人左右。 很快,惨烈的包围战打响了,张自忠亲临前沿阵地督战,在枪林弹雨中屹立如山。 而防守阵地的战士们也都知道总司令就在自己的身后,非常鼓舞,血战不退。 可是,由于日军的兵力和火力都远胜张自忠部,导致防守高地相继丢失。 彼时,炮弹如同雨点般落下,不断在身旁炸裂,张自忠左臂中弹,但只是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 战至下午,他身边的官兵伤亡殆尽,将军也多处负伤,血染征衣,却始终未退一步。 最终,张自忠在身中六弹后轰然倒下,于是日军士兵蜂拥而上,刺刀又在他身上留下十处创伤。 16处创口,见证了一位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与不屈。 战后,日军开始清理战场,这时,第39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少将(曾与张自忠在华北有交往)突然辨认出那具遍体鳞伤的遗体正是张自忠。 于是他厉声喝止了正欲继续破坏遗体的士兵。其他日军官兵一听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集团军总司令,都肃然起敬。很快他们找来担架,以军人之礼将张自忠的遗体抬下战场,并郑重用上好棺木收殓。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对这位忠勇之敌的敬意,日军指挥部竟罕见下令停止空袭一日,为遗体转移让开道路。 然而,这还没有完。就在当晚,第38师和179师的官兵,立即组织了敢死队,不顾一切地向日军第39师团的司令总部发起拼死攻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抢回将军的遗体。 最终,在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下,张自忠的遗体被重新夺回,大家给将军换上整洁的内衣和军装,配上将军短剑和领章,装入贵重的楠木棺材,准备送回当时的陪都重庆。 而当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消息传到了重庆后,蒋介石惊闻噩耗痛不欲生,在悲愤难抑下,挥毫写下“英烈千秋”挽词。 5月23日晨,隆重的公祭仪式之后,宜昌十万民众倾城而出,为张自忠将军送灵。 当时日军飞机在头顶盘旋多次一颗炸弹没有投下,最后又离开了。 据悉,张自忠的灵柩走水路前往的重庆,一路上所经之处,很多中国老百姓在长江两岸长跪不起,目送将军灵柩离开。 5月28日,当覆盖着青天白日旗的灵柩运抵重庆朝天门码头时,蒋介石亲率军政要员,臂缠黑纱,肃立迎灵。 令人动容的是,这位素来威严的最高统帅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抚棺失声,痛哭流涕。而十万山城百姓也自发肃立街头,无声的泪水汇成悲恸的河流,向这位以死明志的将军作最后的致敬。 随后,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追授张自忠为二级上将军衔,虽未正式明令“国葬”,其葬仪之隆重肃穆,实以国葬待之。 无疑,日军短暂的停战,是对军人气节跨越阵营的敬礼;而一个国家为她的忠魂扶棺痛哭,则彰显了民族精神不可摧折的脊梁。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1945年9月3日国民政府为抚恤殉难军民颁布的命令中可知,张自忠为盟国各战区殉职军衔最高者,且以集团军总司令亲临前线战死沙场者亦惟此一人。 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政府颁令将铁狮子胡同改为张自忠路。而新中国成立后,张自忠将军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