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鱼为了不被吃有多努力?一位60多岁的老渔民告诉我,它们进化了亿万年,练出了高达160公里的时速,可它们一旦停下来,就会被海水淹死。 咱们先来说说金枪鱼这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身体呈纺锤形,横切面近似椭圆形,就跟个流线型的小火箭似的,在海里游动的时候,能最大程度减少水的阻力。 而且这种鱼的鳃部和其他鱼类不太一样 ,大部分鱼能用口腔抽吸的方式呼吸,嘴巴一张一合,把水吸进去,再通过鳃获取氧气。 可金枪鱼的鳃肌退化了,没法这么呼吸,它只能靠 “强制通水呼吸”,啥意思呢,就是它得一直张着嘴,快速游动,让海水快速冲进嘴里,再流经鳃部,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 。 一旦停止游动,海水就没办法持续快速地流过鳃部,金枪鱼就会因为缺氧,面临窒息死亡的危险,所以,金枪鱼从出生起,就不得不一直游啊游,根本停不下来 。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金枪鱼的身体为了适应这种 “停不下来” 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 ,它的肌肉变得特别发达,尤其是身体两侧,布满了丰富的肌肉血管网丛 。 而且,金枪鱼体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这让它的体温比周围海水高出 10 - 15℃,成为了海洋里为数不多的 “温血鱼” 。 这样的体温调节能力,能让金枪鱼在不同水温的海域都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更有利于它长时间、长距离地游动 。 金枪鱼的速度那可是相当惊人,在拼命逃跑的时候,它的时速能达到 160 公里,这速度比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还快 。 除了躲避天敌,金枪鱼快速游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金枪鱼是肉食性鱼类,食量特别大,每天要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 18% 的食物 。 想象一下,一个 100 斤的人,每天得吃 8 只大烤鸡才能吃饱,这胃口得有多大,为了满足这么大的食量,金枪鱼必须不停地游动,寻找猎物。 其实金枪鱼的繁殖能力挺强的,一条雌性金枪鱼一年就能产下几百个卵,不过,这些鱼卵和刚孵化的小鱼苗,在海洋里面临着重重危机。 它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海洋环境,还要时刻防备其他动物的捕食,在众多的鱼卵和小鱼苗中,只有极少数能够幸运地长大成年。 在过去,金枪鱼其实并不怎么受待见,因为它的保质期短,捞上来没过几天就容易发臭,所以以前的人都不太爱吃它,甚至还把它廉价卖给监狱,给犯人吃。 后来,随着冷冻技术和罐头技术的发展,金枪鱼的命运发生了大转变,金枪鱼在捕捞后迅速被冻住,保持新鲜品质;罐头技术则延长了金枪鱼的保质期,让它能更方便地储存和运输 。 从那以后,金枪鱼开始走上人们的餐桌,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食材 。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对金枪鱼的消费情况差异很大,在日本,金枪鱼那可是高级食材,常常被做成刺身、熟食、罐头等各种美食。 在美国,金枪鱼罐头也特别普及,就跟咱们中国的老干妈似的,是很多家庭的必备食品,而且,金枪鱼罐头还是美国大兵行军打仗时的重要口粮,在战争期间,美国对金枪鱼的消耗占到了全球一半以上 。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每年金枪鱼的捕捞量超过 30 万吨,占远洋总捕捞量的 1/6,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对金枪鱼的消费量却相对较少。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金枪鱼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比较高,利润丰厚,中国捕捞的金枪鱼主要用于出口创汇;二是金枪鱼的肉质比较粗糙,腥味重,烹饪后口感和味道不太好,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口味 。 而且中国人不太习惯吃生鱼片,再加上金枪鱼处于食物链较高层级,体内容易富集毒素和重金属,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所以大家对它的接受度比较低 。 然而,随着全球对金枪鱼需求的不断增加,过度捕捞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像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因为生长速度慢、繁殖率低,再加上长期被大量捕捞,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为了保护金枪鱼资源,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划设禁渔区、实施配额捕捞等 。 但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还是有一些人会非法捕捞,或者不遵守配额规定,这对金枪鱼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威胁 。 总之,金枪鱼这种神奇的生物,为了在残酷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下去,进化出了独特的身体构造和生存技能 。 它们一生都在不停地游动,努力逃避天敌、寻找食物、繁衍后代,但现在,人类的过度捕捞却让它们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在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些生物的生存权益,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好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呢 ?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