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你不接受也得接受!卢比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美国不能接受中国在稀土
[月亮]你不接受也得接受!卢比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美国不能接受中国在稀土等关键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必须采取行动。”可国际政治不是幼儿园,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是靠耍赖赢来的,而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市场深耕的结果。美国现在才想起来“不能接受”,是不是有点晚了?
七月一日,中国新版《矿产资源法》正式生效,这部沉寂近三十年的法律完成了最大规模修订,首次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写入立法宗旨,一道无形的资源防线就此筑起。
与此同步,中国稀土集团展开了一场彻底的管理层重组,军用与民用供应链被明确分开。这种从法律到企业的系统性重塑,标志着中国在稀土战略领域完成了全方位布局。
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客们坐不住了。参议员马可·卢比奥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美国不能接受中国在稀土等关键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必须马上行动。"然而,这种焦虑背后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美国高科技产业对中国稀土的深度依赖。
一架F-35战机87%的稀土供应链掌握在中国手中,特斯拉电池、苹果手机里的关键元件,甚至美国导弹的精准制导系统,都离不开中国提供的这些"工业维生素"。美国现在高喊"不能接受",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为摆脱这种依赖,华盛顿迅速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建了"四方关键矿产倡议"。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日本海底稀土开采成本高得惊人,澳大利亚产能连自己都满足不了,印度连一座像样的冶炼厂都找不出来。
最讽刺的是美国本土唯一在产的芒廷山口稀土矿,挖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去加工。这哪是什么"去中国化"联盟,分明是一场"离不开中国"的无奈表演。
就在美国为此头疼不已时,中国已经亮出了精准反制牌。在近期达成的协议中,中方划下了清晰红线——民用稀土可以谈,军用稀土一粒不放。
更狠的是,中国企业要求所有美国买家必须提交详细生产数据、客户名单甚至厂房照片,任何资料不全就直接驳回许可申请。这套"以规则反制规则"的组合拳,让习惯了主导地位的美国军工企业一时间束手无策。
这场博弈的中心人物卢比奥,恰好处境尴尬。这位大喊"不能接受中国主导"的政客,因早前被中国制裁,资产冻结、商业禁令加身,甚至无法踏上中国国土。一个连入境资格都没有的人,远隔重洋指挥"去中国化"行动,画面充满黑色幽默。
卢比奥的困境,正是美国当前窘境的缩影——一边急于摆脱依赖,一边又受限于自身能力不足和现实条件,进退两难,举步维艰。
这场围绕稀土的较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贸易摩擦。中国通过法律、组织和市场规则的组合运用,正在重塑全球关键资源的流通格局。这不只是对外部压力的回应,更是一种主动的战略布局。
当一个国家开始利用长期积累的优势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规则体系时,任何外部联盟或施压都将大打折扣。未来的全球供应链或将变得更加多元复杂,而稀土,只是这场深刻变革的开始。
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资源优势不是靠嘴上说"不接受"就能改变的。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市场深耕的结果,美国想要改变这一局面,恐怕还需要付出更多实际行动,而非空洞的政治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