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李在明拒华请柬不到2小时欲高调急赴美,不来华可以但先见特朗普,奉行所谓的“实用外

李在明拒华请柬不到2小时欲高调急赴美,不来华可以但先见特朗普,奉行所谓的“实用外交”,还得看美国脸色。据李在明阵营的相关人士透露,考虑到韩美同盟等因素,韩方认为李在明访华出席中方的纪念活动似乎不太合适。 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拒绝中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后不到两小时,其团队即高调启动访美前奏,并宣称“不来中国可以,但无论如何要先见特朗普”。这一外交姿态的急转弯,将韩国外交战略的深层困境暴露无遗。 韩方提出的三大理由,细究之下皆显苍白。所谓“实用外交”以韩美同盟为基石,本质是战略失衡的托词。在未访美前不敢先行访华,这与其说是外交优先级排序,不如说是外交自主性严重缺失的明证。历史早有镜鉴——奥巴马政府时期,韩国尚能平衡推进与中美关系。如今却因惧怕特朗普可能的“不悦”,主动放弃一次重要国际多边舞台的亮相机会,折射出对美依赖已深入骨髓。 其强调的“外交对等原则”更显牵强。将2017年时任总统文在寅为修复“萨德”危机重创的双边关系而进行的必要访华,生硬对标今日情境,实则是刻意忽略当年韩国主动修复关系的责任。历史背景迥异,生搬“对等”逻辑,只能暴露韩方对改善中韩关系缺乏诚意与内在动力。 至于担忧被国内贴上“亲华”标签而畏首畏尾,恰恰揭示了韩国政治生态的扭曲。当理性务实的外交选择因国内某些政治势力操弄的“反华”氛围而变得风险重重,国家外交被民粹情绪和党争严重绑架。李在明作为最大在野党领袖,本可展现引领民意而非一味屈从的担当,却选择在压力下退缩,暴露其战略魄力的缺失。 更深层看,李在明此番抉择象征着韩国多年来在东北亚大国博弈中奉行的“战略模糊”策略正加速破产。在中美结构性矛盾加剧的背景下,韩国试图左右逢源的腾挪空间被急剧压缩。尹锡悦政府已明显倒向美国,强化军事同盟甚至卷入台海议题。李在明作为主要反对党领袖,本被期待提供某种平衡力量,但其在关键节点仍将“先见特朗普”置于优先,显露出在根本战略取向上与执政党存在微妙共鸣,即对美依附仍是难以撼动的底色。 这种战略模糊的失效,对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稳定构成严峻挑战。当中美博弈烈度升级,韩国若无法展现独立外交意志,其角色将愈发被动,甚至沦为大国角力的前沿阵地。半岛和平进程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将进一步加剧,各方误判风险陡增。韩国自身利益,尤其是长远的安全与经济空间,也可能在此过程中被不断挤压。 面对韩方此次略显失礼的拒绝,中方展现出成熟大国的战略定力。纪念活动承载的是守护历史正义、珍视世界和平的崇高价值,其意义超越一时一地之外交互动。中方着眼长远,保持开放姿态,深知真正的伙伴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共同利益之上,强求无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韩国过去曾在中美间取得相对平衡,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期。如今,当世界再次站在和平与对抗、开放与封闭的十字路口,韩国政界是选择在“美国第一”的阴影下亦步亦趋,甘当棋子,还是勇于找回外交自主,以独立、理性、负责任的态度为本国及地区谋取真正可持续的和平与繁荣?李在明们回避中方纪念活动、急切拥抱特朗普的选择,似乎给出了一个令人忧虑的初步答案。 然而,棋局未终。李在明此行能否真从特朗普处为韩国谋得实质利益?当大国博弈的惊涛持续拍打朝鲜半岛,韩式“走钢丝”外交究竟还能维持多久?这些问题如同悬在东北亚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答案不仅关乎韩国国运,更牵动整个地区的神经——当战略模糊的外衣被彻底撕下,半岛的明天又将滑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