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3点,在秀英区椰海大道与金福路口的积水中,市水务局排水中心秀英大队排水工作人员邓国芳弓着腰,一步步向马路中央挪动。他手中的十字镐在水流中微微颤动,成了探路的盲杖,每一次下脚,都格外小心。
从事排水工作6年,邓国芳的双脚早已在无数个雨天里,为这条路的每一个井盖“记牢了坐标”。可眼下水茫茫,眼睛看不清的,就用手去“感知”。他俯下身,手掌往水面下触探,粗糙的指尖在浑水中分辨着路面与井盖的细微差别——井盖边缘那圈稍显凸起的触感,是他与积水博弈的“密码”。摸到大概位置,再用十字镐轻轻一敲,沉闷的回响声传来,他心里便有了数:“找到了。”
十字镐撬动井盖的瞬间,积水像终于找到出口的奔马,“咕咚咕咚”往井里涌。邓国芳却始终没有挪步,就站在积水里,任凭暴雨洒在身上的黄色雨衣上。雨中那抹亮眼的黄,在灰蒙蒙的雨幕里格外醒目——他担心过往车辆没留意敞开的井口,更担心着急回家的人被积水困住。
“快一点,再快一点。”这句话他没大声说,却藏在每一次俯身摸索的动作里,藏在站成“活路标”的坚守里。
当天,在龙华区电力沟积水点,一位六旬老人因积水无法通行。在此驻守的龙华大队排水工作人员吴倍任和吴毓峰看到后,立即走到老人身边,一人引导老人稳步前行,一人帮忙拉着买菜的小推车,一直将老人送到安全区域才放心离开。
在美兰区海甸二东路工商银行门口积水路段,美兰大队大队长胡晓飞和队员在雨中清理排水口垃圾、打开排水井,加速排水。水流湍急,冲击得警示牌难以立稳,情急之下,今年57岁的美兰大队中队长梁洲在湍流中用身体紧紧压住即将被冲走的警示牌。
暴雨中的海口街头,这样的“小黄人”在每一个积水点坚守。正因为他们的努力和担当,排水微信群里不时传来令人安心的消息:“和平南路积水点目前小雨,积水已退,人员在岗。”“椰海大道与金福路路口积水已退完。”“美祥路路口积水已退,车辆通行正常。”“琼州大桥底下无积水,车辆通行正常。”……一条条道路的积水褪去,海口“小黄人”用行动诠释了“水在人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