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戴高乐号在南海遭遇震撼一幕,令法军上将惊出冷汗:难怪美军不敢来造次! 作为法国海

戴高乐号在南海遭遇震撼一幕,令法军上将惊出冷汗:难怪美军不敢来造次! 作为法国海军的核心力量,“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此次执行“克莱蒙梭2025”印太部署任务,本是为彰显法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按照最初规划,其航线需穿越多个关键海域,而南海作为印太航线的重要节点,自然被纳入航程。 然而,当“戴高乐”号率领编队从吕宋海峡驶入南海时,眼前的景象超出了法军的预想。30-40艘中国军舰组成的海上力量迅速出现在视野中,山东舰航母作为核心,与054A护卫舰、052C/D驱逐舰及055驱逐舰形成有序阵型。 山东舰近7万吨的排水量,相较“戴高乐”号的4.2万吨,在体量上形成明显优势,其搭载的舰载机群与护航舰艇的协同态势,展现出高度的战备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尚未包含,在附近海域常态化巡逻的海警舰船及民用船只,中国在南海的海上力量体系化存在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这样的场景,法军选择了极为谨慎的应对策略。整个穿航过程中,编队始终保持“尽可能专业和安静”的状态,所有作战单元暗中做好戒备,却刻意避开任何可能引发争议的“敏感水域”。 在此之前,“戴高乐”号已放弃穿航台海宣示所谓“航行自由”的计划,显然是对中国在周边海域的主权立场及军事能力进行评估后做出的调整。直到平稳驶离南海进入印度洋,法军军官团紧绷的神经才真正放松下来。 法军此次行动的观察与分析颇具深意。他们注意到,中国海军对法、美航母群在南海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 对美军常采取抵近监视、警告驱离等更直接的应对,对法军则以形成力量存在、传递威慑信号为主,这种区别对待既体现了中国对不同国家战略意图的精准判断,也展现了应对的灵活性。 基于此,法军进一步得出结论:美军近年在南海收敛行动,核心原因在于中国海军已在该区域形成“震撼规模”的常态化部署——30-40艘军舰的常态存在,已超过西方双航母打击群的舰艇总量,这种力量对比让任何“自由航行”挑衅都面临极高风险。 这种认知并非孤例,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群此前计划进入南海,最终却在进入前转向澳大利亚,放弃了原定行动。 这些动向共同表明,西方海军强国在面对中国周边海域时,正逐渐调整策略,开始正视中国海军维护国家主权的能力与决心,所谓“航行自由”宣示在现实力量对比面前,实际意义已大幅弱化。 从这一事件可以清晰看出,中国海军的发展已实现质的飞跃,不仅具备在南海进行大规模常态化部署的能力,更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力量,有效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