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的晚上,侍女阿露和年仅12岁的康熙同床共枕。当时,12岁的康熙上榻后激动的睡不着觉,把准备要走的侍女阿露留下来,希望她能留下来陪着自己,对侍女阿露说:“今晚留下来陪朕吧,朕太激动了。” 在康熙帝的漫长而充满挑战的统治生涯中,阿露,无疑是他最为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作为皇后,她不仅仅承担了后宫的职责,更是在康熙的内心世界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她与康熙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越了君臣之分,更似是朋友与知己的深厚纽带。在那个风云变幻、宫廷内外充满阴谋与争斗的时代,阿露的存在给了康熙无与伦比的慰藉和力量。 阿露对康熙的支持,是深沉而默默的。她明白康熙肩负着清朝大统的责任,每日的朝政、决策、甚至战争都令他心力交瘁。尤其在康熙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阿露总会以她特有的方式,安抚和陪伴着他。在某些夜晚,当一切都安静下来,宫中只有夜风轻拂,她便会装扮成赫舍里皇后的模样,静静地在康熙床前守护。她轻轻地抚摸着康熙的额头,尽管身处至高无上的皇宫,但她从未忘记为康熙带来一丝人间的温暖。这种无声的陪伴,远比宫中的华丽盛宴更能抚慰康熙疲惫的心灵。 每当康熙在一场又一场的决策中疲惫不堪,阿露总会以她深沉的眼神与温柔的行为,化解他内心的焦虑与困惑。她没有言语上的激励,但那种安静的陪伴和理解,却成了康熙前行的动力。在他心中,阿露不仅仅是他的一位皇后,她更像是一盏灯,在最黑暗的时刻为他照亮前路。每当康熙面对国家的困境,或是征战四方时,他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阿露始终会在那里等候着他,为他提供坚实的后盾。 随着岁月的流逝,康熙对阿露的思念愈加深切。他常常在静谧的夜晚回忆起与她共度的时光,感慨万千。在他心中,那段与阿露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记忆之一。每当忆起赫舍里皇后时,康熙既有深深的怀念,也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惜。阿露的离世,对康熙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他失去了那个与他心心相印的伴侣,失去了那个在他最为疲惫时给予他安慰与力量的人。 直到康熙帝驾崩前不久,他精神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与阿露一起的少年时代。年仅12岁的他刚刚登基,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感到茫然无措。 朝中大臣们正为皇后人选争论不休。作为皇帝,康熙对这桩政治婚姻本不该有什么个人情感,可他毕竟年纪尚小,难免有些忐忑。还好身边有贴身侍女阿露一直陪伴,她虽然地位卑微,却是康熙在宫中难得的知心人。 在大婚前的一个晚上,康熙辗转难眠,便唤阿露前来陪伴。阿露虽然身份低微,但从小在宫里长大,见多识广。她温言安慰康熙,缓解他紧张的情绪。两个少年人聊了很久很久,不知不觉中都感到疲倦。康熙便让阿露今晚留下,陪自己说说话解解闷。 阿露小心翼翼地在榻上躺下,和康熙隔着薄薄的锦被,她犹豫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向康熙吐露了心中埋藏多年的秘密。原来她并非普通的宫女,而是前朝宗室遗孤。当年四岁的她在宫变中失散,被太后收留做了侍女。这些年来她夙兴夜寐伺候康熙,完全是出于对皇恩的感念。 康熙静静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对自己的情谊远非一般的君臣之义。一种从未有过的柔情在少年的心头涌动。他情不自禁地抓住阿露的手,轻声说:"你放心,朕今后一定会好好待你的。" 第二天,康熙迎娶了出身名门的赫舍里皇后。阿露站在宫女队伍的末尾,眼含热泪目送着身着嫁衣的康熙,脑海中回想起昨夜彼此许下的承诺。她明白,自己不过是皇帝的一个"试婚格格",今后恐怕很难再和他这般亲密了。可是为了皇帝,为了大清,她愿意隐忍这段感情,默默地守候在康熙身边。